一直钟爱黑帮片。男孩子想象中的世界总是这样的,一个姑娘,几个兄弟,一个充满现金的银行,然后故事便围绕上姑娘和抢银行展开,无论成功与否都是结局。那是一条无法回头的路,要么马革裹尸,要么远走高飞逍遥法外,王子和公主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
但是失手了的恐怕死只能死者长已矣了,得手的肯存者且偷生吗?
平心而论,《大西洋帝国》远算不上最好的黑帮片,比它简单通透的电影有很多,但它有太多元素吸引我了。一直想给他写点什么,一直都不知从何开始,直到Eddie的死去。他的死终于让这个人的形象丰满起来。我一直偏爱Eddie,也想不明白这样一个算得上坚毅隐忍的好汉为何甘居人下?FBI探员的审讯解开了谜底,又想起了Nucky在第一季里的话,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要决定,你要跟你身上的多少罪孽共存。
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要决定,你要跟你身上的多少罪孽共存。哪个时代又不是呢?我一直看好小傻逼阿尔卡朋,他好像是个没心没肺的乐天派,到处捣乱,但很多时候也能看出他的自卑,嚣张跋扈不过是虚张声势,冲锋枪加手榴弹不过是掩饰内心的脆弱
1. 主线与支线毫无交集或交集甚少
主线一般就是主人公的遭遇,而支线一般是主人公家庭成员的遭遇,当然也有可能是其它支线人物的遭遇。
比如《大西洋帝国》与《绝命毒师》我发现不看主人公妻子的片段竟然毫不影响主线的剧情。美剧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有:
(1)美剧的主要受众为中产阶级的家庭妇女。
所以美剧既要让主人公(多为男性)在外面厮杀,又必须得描述主人公的妻子或主人公面对的家庭问题,比如说子女青春成长,比如说夫妇七年之痒等等问题。
(2)编剧分工
美剧的编剧是一个团队,有些编剧擅长写这方面,有些编剧擅长写那方面,于是主线支线可以让不同的编剧撰写,这也进一步造成了主线与支线的割裂。
(3)契诃夫的枪的理念
美剧可以越编越长,只要有收视率就行了,这使得发展支线成为必要,因为这为后面主线的叙述提供基础,当果真绕回主线的时候,观众可能会有惊叹之感,觉得是千里伏迹,但显然编剧在一开始并没有想到与主线有什么联系,像一把枪,乱射一通,“让子弹飞”,这也造成了其它的负面恶果,一是未必能绕回主线(多数情况是不能的)
第三集结尾时,Richard 对家姐临别时的发言堪称老兵不死的经典。编剧的功底,真是可以让华语届的编剧汗颜吧,差距真是太大了。
"In France when I couldn't sleep,when I was full of fear,I'd think about the day I'd come home.I'd be in my dress uniform.I'd have medals.I wouldn't wear them,but I'd have them.I'd see the yard,the cornflowers along the fence.The porch,the old flag.Mother,Father,Sampson,you."
"在法国当我无法入睡时,当我内心充满恐惧时,我会想到我回家的那一天。我会穿上军礼服。我会赢得奖章。但我不会佩戴它们,我只是把它们拿在手里。我会看到院子,看到栅栏上爬满矢车菊。门廊,旧旗子。妈妈,爸爸,桑普森,还有你。”
我会赢得奖章。但我不会佩戴它们,我只是把它们拿在手里。Richard是本剧目前为止我认为最酷帅的角色。上季结束前,浑身披挂,只身闯虎穴,枪枪爆头,救出孩子。看得人酣畅淋漓,拍案叫绝。果真是美剧巅峰之作。
“大西洋帝国 第四季”看完想再看!写在季终之后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3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