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抗战剧还在手撕鬼子的时候,这是否在撕毁本有的沉重感?我不知道。沉重的历史如《1942》,沉重到票房惨败,但却告诉我们另一面的历史。
看惯了太平洋 兄弟连,总是从胜者的一方看历史。无论胜者怎样淡化胜利,怎样说明双方都是受害者,但终是胜者,看到是一场注定的胜利,无论道途怎般的艰辛。
当年的硫磺岛的来信和父辈的旗帜,也是这沉重的话题。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一个无奈的人生,如树叶入河,不知何去何从。
战争没有胜利者,也会将人性最丑陋的一面露出。当残酷的现实一次次的击打残存的信念,怕是终会有丧失信念的一天。那时,还有生存的动力吗?
当用屈辱换回的生存的可能,被人活活毁掉,却给别人留下一个美好的念想的时候。不知未来可会有你的消息?
这部剧整体制作都非常精良严谨,但其中文剧名翻译,个人并不是很喜欢。
本剧共有五位主角,三男两女,分别串起五条叙事脉络,展现个体在时代洪流裹挟下的无助和悲剧性。五条脉络缺一不可,既有男性战争英雄在前线的抉择和痛苦,男性犹太民众在遭遇迫害时的挣扎和牺牲,也有女性医护人员在后方的成长与奉献,女性明星在周旋于高官与士兵时的绝望与无助。
德语原版剧名为《Unsere Mütter, unsere Väter》,其中Mütter&Väter分别为母亲、父亲,可直译为《我们的母亲,我们的父亲》或《我们的父母》。
这两天我观看了一部电影《我们的父辈》,影片中的人物之一弗里德黑尔姆的形象给了我极大的触动。
弗里德黑尔姆是一位热爱文学青年,他有一个哥哥,无奈其父亲希望他们征战疆场,弟弟最初只是为了完成父亲的心愿去参军,他从一开始就不看好这场非正义战争,认为战争毫无疑义。到了部队他一度消极,对人看作是懦弱。在一次捉捕犹太人的过程中,内心的良知让他救了一位小女孩,但是最后无奈被上级军官将其击毙,此后弟弟的性格开始变得阴郁,随后的一系列惨绝人寰的事件,与刻骨铭心的经历
当我把德剧《我们的父辈》推给别人时,我总是这样说:“看看德国人自己是怎么讲二战的。”
这部剧从五个不同身份的德国年轻人身上展开:最富军人气质的哥哥,书生气的弟弟,“代表德国女性同胞们”即将奔赴前线医院的护士;一对可爱的情侣:一心想要当歌星的女孩和她的犹太男友。
五个角色五条线,从不同剖面,展现出二战的某种全貌。随着战争的推移,骁勇善战的哥哥开始怀疑起战争的意义;文质彬彬的弟弟却如自己所说
2022年2月开始的俄乌战争,到现在已经过去六个月了。一开始所有的人都觉得是闪电战,一个月或者最多三个月。现在半年过去了,普京在征兵,为冬季战役做准备。电影《我们的父辈》,一开始五个年轻人聚会告别,以为战争很快结束,到圣诞节他们又能见面了,多年后,只有三个人能够回到原来的地方,已是满目疮痍、物是人非。这就是战争残酷的地方,一旦开始,就无法按照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谁也不知道战争会持续多久,会走到什么地步,一旦开始了就停不下来,而剩下的只有漫长的等待
5个人,是那个战争年代里、整整一代人身上的缩影。虽然活下来了3个,但他们接下来的人生都需要重新构建。从他们还没走下战场、他们的整个世界乃至所有的一切都被彻底改变了,只剩下战争送給他们人手一份的唯一随身之物“虚无”,如何抵抗这一“恩赐”,是他们比死去的那两位朋友更难的事。
“我们的父辈”高水准的战争片 转一篇Economist影评《帝国风雨后,战争中的一代》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2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