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在昏昏沉沉的意识中看这部经典的暴力美学影片。在食人脑处不停用手捂住眼睛却又生怕错过安东尼深邃的演技。
毫无疑问的,我还是为汉尼拔独特的个人魅力所折服。
将超越人类底线的犯罪手法演绎得如此艺术,也只有这个集精神病专家与精神病患者于一身的汉尼拔能做到。
他欣赏史黛林身上的种种。在人类世界里的孤独使他找到了希望,甚至是知音。一个杀人魔与一个警探如此的相像,这是原著作者对罪犯的褒奖还是对警察的耻笑?
史黛林,一个同样有着悲凉回忆的女子,表面上是精明干练的女警员,但在《沉默的羔羊》里她第一次和汉尼拔博士见面时,汉尼拔就用睿智的言语将她的内心剥露地一丝不挂……她梦魇中的战栗,终是被这个食人魔发掘了出来,以那么温和的、淡定的笑容……从此注定了她对他微妙的情感。
这两个注定要弱肉强食、彼此追赶的人有着同样的过去。
同样缺少亲情的家庭,同样黑暗的童年,同样烙在内心深处无法磨灭的伤痕。 这些让他们都感受到了彼此的相同。但一个成为了狮子,一个成为了羔羊……
在几次火花般的碰撞中
拔叔和史达琳这对吃人眷侣远走高飞。
相比于小说那种桃花源式结尾,电影结局失去了风韵,但是也可以理解,毕竟主旋律终究要是回归到社会、法制的框架下。
我一个胆小如鼠的女生看到拔叔开瓢吃脑花的镜头居然不觉得恶心,反而欣赏这种优雅。
by the way,电影最后的那一刀真是绝,道尽了拔叔的深情和残忍。
这部电影放了一半后就数次在挑战我的认知,让我深感不安。首先是汉尼拔处于绝对优势,没有人能够对他产生真正的威胁,他总是运筹帷幄,玩弄别人于鼓掌之中,无论是女主,警探,丑八怪维文还是FBI探员,没有人能逃出他的控制;其次是汉尼拔的价值取向,他无疑是一个残酷,罪恶,凶狠,变态的杀人魔;可同时他又是多么冷静,智慧而有才能的一个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毫无顾忌地为自己争取实现,他是一个选择作恶选择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人,并且毫无罪恶感。总之,他很可怕,很丑恶,可在这个故事里
《汉尼拔》里面让我觉得有趣的地方是赋予变态狂魔以中世纪图书馆馆员的身份,从而营造出阴森神秘的中古气氛,不过音乐却用得漏了马脚,巴赫的《戈德堡变奏》在里面像是个“时代错误”,为什么不用dufay?
有朋友提示出影片中引的但丁十四行诗:“a ciascum' alma presa”,很有意思,让我注意到了其中的一条隐含意思。顺手翻查了一下,这首十四行是但丁最出名的早期作品,选自诗集《新生》(la vita nuova),那个学中世纪文学的学生遗漏了这首作品的另一个重要背景,恰恰和电影主题相关:除了但丁和贝雅特丽思的情事之外,“诗人之心”还有一个中世纪典故,诗人Cabestain与领主之妻恋爱,领主杀了诗人,把诗人的心烹给妻子吃,那个女人坦然食之,她说:“我吃过世上最金贵的东西了。”然后绝食而死。
查德国人编的那本象征辞典,心象征生命和灵魂,基督教时代成为信仰的象征,心被赋予浪漫色彩是中世纪后期的事情了。
影片《汉尼拔》特地引用这首诗是为最后“食人脑”场景埋个伏笔
1、Roller pigeons
电影中是这么说的:
Roller pigeons climb high and fast then roll over and fall just as fast towards the earth. There are shallow rollers and there are deep rollers. But you can’t breed two deep rollers or their young, their offspring will roll all the way down, hit and die. Agent Starling is a deep roller. Let’s hope one of her parents was not.
电影中Starling反复地听这段录音,这是她对自己对Hannibal的感情的与自身矛盾的纠结的体现。
第一,我们都知道,Starling对Hannibal说的话其实有一种盲目的信赖,不管她嘴上说的如何,心里都是肯定它们的,因为他看的透她。Roller pigeons我认为是在暗指人类,飞得高和快喻示人的命运(此处我没太想明白,以后有机会看第二遍的时候我再想想);人分两种,肤浅的,深沉的,肤浅的指的像是Paul那种一直排挤打压Starling的人,他们盲目地追求钱,灵魂已经堕落,他们在Hannibal眼里是”rude“的,大部分都是肤浅的,而Starling和他自己是属于深沉的那种,不过如他所说
“汉尼拔”十年后的高糖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