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那些狡黠的少年,以及他们的灵魂导师!也为纪念我曾经狡黠的少年时光!
纳克斯。我最爱的少年。自由。大胆。热情。阳光。活力四射。敢爱敢恨!威尔顿学院开学典礼上。校长致词。听者或严肃或冷漠或恐惧。纳克斯确轻松愉快不在乎。校长讲,……这就是各位父母把自己的儿子送来本校就读的原因。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纳克斯的嘴角轻蔑地一撇。男孩中只有他坠入了情网。他的女神克莱丝。但是,怎么做?怎样才能让女人眩晕?他问尼尔。一个明媚的下午。他骑车溜出学校。去看他的女孩。这是我们在少年时期都曾做过的吧!在宽阔的山坡上。骑车冲俯下来。穿过小溪。穿过小路。多么自由又畅快啊!这才是他这样的少年应该做的。唯一让他这样的少年烦恼的就是他的女孩并不属于他。而是另一个混蛋。哈。借着酒意想亲近一下女孩。结果被揍。这样的经历。很多人也曾有过吧!但是,但是,就算被拒绝,就算被讨厌,就算被揍得很傻。还是要大胆说出来。我爱你!克莱丝!你拒绝我。好!我在教室里当着所有人的面将我的诗献给你!我就是这样疯狂!任谁也抵挡不了这样的追求
原本想从网上直接拷贝一些文章来推荐这部电影给大家,但后面想想还是自己写点什么,当是我对于这部电影和导演的敬意。
《死亡诗社》(dead poets society)
有人说我们是缺少信仰、理想和激情的迷茫的一代。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关心的只是一味地读好书、作个大人看来引以为豪的孩子,考出优异的成绩,以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再以后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再在以后等我们有了孩子,也要这样循环往复地教导培养下一代,读好书、作好孩子等等……
不免有个问题开始终日萦绕在我思绪中: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不想从哲学问题去考虑这问题,那是学者的工作。对于普通的我来说,一直一直以来,我只是认为生活只是顺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着,就像小溪的清水至上而下流畅般自然,没有为什么是从高到低的疑问,也没有为什么要有小溪和溪水的问题。“就这样”便是我的答案!
看了《死亡诗社》后,我懂得了意义存在的价值。生活只是我们的一个舞台,它本身是什么并不重要
在高中的政治课本里,马克思说,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然而,在现实社会里,很多人却并不能动,而只是像被引线牵引的木偶,抑或是流水线上批量生产出来的玩具汽车,徒有一副由僵硬冰冷的机器整齐切割出来的光鲜外壳,内里却是荒芜。
我们从小被告知要拾金不昧乐于助人,当我们终于在父母的身体力行之后了解到这只不过骗人的把戏时又被方方正正的教室、课桌、教科书和试卷淹没,有更多的譬如课业高考之类的问题齐整整的压过来,就算偶尔放风似的谈场恋爱也只是顺应荷尔蒙的需要和随波追流盲从心态。耗尽了一个个春夏秋冬,末了,在大学里的某一天终于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为什么学了正在学的专业,更有甚者,终其一身也没有想过自己究竟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也许想过,但在物欲横流的生活中终是忘了,忘了的还有自己。
更忘了思考。
《死亡诗社》。说的是一个盛产名校大学生的教会中学里,一群和我们一样青春躁动会暗地里骂学校像地狱的男生在新文学老师的引导下开始学会了独立思考和判断,并与专制的学校领导层及家长起了冲突
我想一个人一生中,至少要做一件听从自己内心的事,方不枉一世为人。
在基丁老师说出“seize the day”的时候,我本以为这是一个像《心灵捕手》那样充满内心激励的故事,但是结尾尼尔自杀父母痛哭,朋友痛心,校方借机整治基丁老师的后续,把基丁老师没讲的那一部分现实主义补上了。
我现在21岁,被虔诚的信奉基督教、善良至上的奶奶养大。从初三踏上寄宿学校的那天起,我就开始走向我的人生。一开始,我用奶奶教的善良待人,笃信书本传授的真善美。碰了很多钉子,我渐渐明白:之所以歌颂真善美$#
【死亡诗社】哪有什么事情,比读懂自己更重要?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