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如何将话剧拍成电影。
《海鸥》改编自俄国大作家契诃夫的同名剧本,该片主体讲述了妮娜、康斯坦丁、鲍里斯之间的三角恋故事,但契诃夫果然是契诃夫,《海鸥》没有一丝狗血,甚至会让人忘记爱情的主体,而将本片看成严肃的剧情片。除了开头结尾较大的时间跨度,这与对人物的塑造也有很大关系。
康斯坦丁是个很有潜力的小伙子,谈得一手好琴,也颇具写作天赋,可是他的母亲却不愿给他出去打拼的资金,反而将家产用于过名流生活,这造成了康斯坦丁忧郁易怒的性格,正像他叔叔说的
BJIFF2019@红星太平洋,今年北影第一部(不幸也是最后一部)补上了去年没看的海鸥。
是我喜欢的摄影对白配乐!电影结束那一瞬间感到不可诉说的一种触动和unsettlement。开头结尾也呼应了台词的circle of life,莎莎最后那段monologue太动人了,可惜没找到完整的,自己再看的时候一定要记下来!整个家庭给我的感觉完全就是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场刊里那句“a family that can only endure by enduring”,整个都是morbid的状态。很多细节都有模糊的体会,却不知道体会了什么
全员be的喜剧呀,也许一定程度上上人生根本也就是结局注定的苦海慈航。
写剧的大家都是人间女娲,给你看一个样品,就知道他一定做过了千千万万,模具已在他心里。没有人是主人,甚至没有人在主宰自己的人生。软骨头的作家只是最能坦然接受自己无力的那个,也是观察者视角带给他放弃抵抗的决心。但即使如海鸥一般美丽过、纯真过、高调过、哀鸣过而统统终归脆弱的生命们,都要在不可更改的命运里强行投入翻腾过,才算活过。哪怕早早认命的软饭王,再顺从也不会放弃已经成为本能的记录。写作
海鸥:爱,死亡与破坏欲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4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