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看到的片子。海伦亨特自导自演,货真价实的才女,按照角色的设定,是有点普通,但当然也完全不能说丑的,某些时刻的动人也是显而易见的。嗯!生活真实的样子总是让人一看之下会不适和不安。琐琐碎碎、意外、麻烦不断,就是生活本身的样子。中国人喜欢说:一地鸡毛;法国人喜欢说:C’est la vie!(这就是生活!)麻烦、无奈不仅仅是别人给你的,更多时候是你自己给自己的。但我们都有改善的机会。前提是首先要诚实、要面对,这涉及到一个人是否真的勇敢。是的,机会首先来自于愿意自我改善和敢于沟通
整部电影,开始和结束都是那个熟悉的故事。以前读这个故事时,就会警惕自己不要轻信任何人,包括父亲。
父亲接住了儿子一次,两次,第三次却放了手。片中的女主角不停地追问,“你为什么抛弃我?”“放手”、“抛弃”。在孩子的思维里,那个父亲本不应放手的,妈妈本不应抛弃她的,但是他们偏偏这么做了。很多时候不是“应不应该”就能决定这一切的。
女主怀孕之后,应该贪杯喝第二口酒吗,应该和前夫激情澎湃地玩“车震”吗?如果她腹中的孩子会说话,必定会质问她,“你不是应该细心呵护我吗?”
当女主的许多“应该”被打碎时,她只能质疑她的信仰了。人,只愿意看到自己想看的世界,只愿意相信自己相信的上帝。往往忽略了另外一个世界,另外一种上帝,另外一个会回头再真心爱你的人。
“你爱你的生活远胜过爱我!”女主声嘶力竭吼出来。
是的,这是事实。但我们有什么资格要求父母爱我甚过爱他本身呢?那些没有骨肉分离的家庭只不过是足够幸运,没有遇到像这样一场无力抵御的风暴。他们是大多数,是平常,但不是“应该”
雨天的午后 迫切的想找一部电影来度过这个不用出门的好时光
科林大叔的片子总是不会让人失望
故事很平淡 一个失婚 失去养母的女子找到真爱 真妈的故事
电影的色调很喜欢 有时候生活很忧伤 但至少还有暖暖的阳光 不是么
穿梭在纽约?的街道 穿着文艺的花布裙
喜欢科林在湖边的房子 布置的很温馨
最后的镜头 妈妈和弟弟在洗碗 女主在餐桌上看着窗外
房内的装饰简直大爱 非常美式的温馨 餐具 茶具 墙上的挂饰 甚至是厨房的吊橱 洗碗架
真的有去过布置的这样美好的房子才能感受到这样的温馨
原木的大桌子 why中国人喜欢在木桌子上放玻璃
今日去到朋友家 布置的真是处处有惊喜
酒店式公寓的样板房 硬是被各种布料 书本 树枝 花 照片装点的无比温馨
家里东西真的多
但满满的放在一起 丝毫没有反感 反而多了几丝温馨
家具的原木颜色 以及配套的灯饰 包括各类布艺的运用 回家后恨不得立马装饰起来
生活需要仪式感
其实 只是一点点的用心 一点点心动
辞职后最大的好处,是周一早上可以躺床上看电影,看情节缓慢的电影,然后仔细回味点什么。
<她找我>,我理解这里的“她”首先是女主的妈妈,其次是女主自己,甚至还包括最后出现的那个亚洲面孔的女儿,看似主动的选择背后又有谁敢说不是冥冥之中她找到你了呢?
幼时为生母所抛弃,总觉得与养母之间较之其亲生儿子有隔阂,拒绝领养,坚持要在39岁高龄生养自己的孩子,结果压力之下老公提出离婚,到此为止,女主过的日子可以说是死气沉沉甚至有些窝囊。然而生活总有峰回路转之时,于绝望处见光芒。先是已为名主持的生母找上门且竭力讨好,接着与学生家长约会并相爱,此男较之其前夫,伟岸俊朗不止一点啊。可是人生实难,哪有几天舒心日子可过,很快女主发现自己意外怀上与前夫的孩子,因为荷尔蒙关系与前夫做爱未遂,被现任男友发现,遭痛骂后分手,欲找生母倾诉,却得知当年被遗弃的实情乃是生母视之为累赘,想要追求自己的生活,伤心愤怒之余,拒绝再与生母说话。不过无论我们怎样被伤害被摧残,抑或是将伤痛加诸于他人,只要没有倒下垮掉
女猪小心!被雷公劈啊呀~叫你老母跪低求你。
一如海报所示。
如此大逆不道。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有错都是儿女的错!
但是如果你39年来亲生父母从不露面。
你活在寄养家庭。衣食无忧。但内心唯一最大的愿望是生育亲生的孩子。感受血浓于水,亲密无间,温情脉脉的亲子关系。
这种伤害不是有个陌生女人在39年后突然找到你。自称是你妈妈。可喜可贺。团圆大拥抱。原谅是上帝才做的事。
如果你的父母不爱你,你还能相信这个世界还会有谁愿意无条件地爱你。
如果你被抛弃了39年,你还能承受得住给这个人再一次抛弃你的机会吗?
冷漠是最有效的防御机制。
接受现实,宽容过去。珍惜未来。是我们人生要学最大的课题吧。
btw。这电影又拿犹太人和中国人开刷。
【然后,她找到了我】看到1小时10分左右看不下去了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3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