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ian死后才机缘巧合的被一位纪录片导演在无意中拍卖下了10多万张胶卷底片,又被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导演赏识了作品并整理底片办展览才被更多人认知她是美国当今街头摄影及其出色的艺术家之一本片讲述根据导演四处寻访与Vivian接触过的人来了解她并以访谈的形式呈现。
1、她无论在哪个富人家做保姆都要有阁楼上的房间里留出自己的私密空间不与任何人交际哪怕是房东,并要求在房门口上锁
2、她精神方面存在些许问题(请原谅我这么说),会在房间里放上成堆成堆的报纸,当主人动他报纸时表现出极度的暴躁
电影过程中犯了几次恶俗,一种想流泪的冲动,然后我就想流就流吧,在电影结束前干了就行,反正也没人看到。
从moma回来以后就一直在思考什么是艺术,最后得出了几个结论,第一层艺术是单纯的塑造视觉上的美学,第二层艺术是唤醒一个人心底里的各类情感,第三层艺术是引导一个人往好的方向思考。第三层那种境界已经不再是艺术,可以完全推翻对第一层艺术的定义,自由支配第三层艺术的人不是艺术家而是思想家。
老实说我不觉得vivian maier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摄影师”,但它却符合了我对艺术定义的第二条,在看着那些照片轻快的montage的时候我忍不住泪奔了,我也分不清是我对vivian maier身世的悲悯还是被她阴暗灵魂中温存的一丝柔软慈爱所感动。
我敢肯定她那几千几万张胶片里一大部分都是垃圾,就像现在任何一个小年轻喜欢拍的instagram一样,文艺范早已泛滥成灾。但其中个别的人物街拍,不管是大笑着还是痛哭着还是迷茫着还是不经意间的回眸着,不加任何修饰,用最直白的方法表现一个人的神态表情,那种阳光下一丝不挂的纯粹深深的震撼并征服了我
看这个电影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去年的摄影课成绩一塌糊涂。我的教授非常喜欢Maier。
我一点儿也不喜欢我的教授。她长的非常不好看,你说她三十五岁也成,四十五岁也成。没有男朋友,没有女朋友。穷,每天老穿个浑身都是线球的绿毛衣。恶癖多,满不在乎,经常直接用手把定影液里的相纸捞出来。她上课的时候教给我们如何处理胶片上的刮痕,用手指抠一点儿鼻子上的油抹在胶片上……我至今不知道这是不是玩儿我的……
我一直觉得她对美好人生存在很大的误解……夕阳里漂亮的小女孩吹肥皂泡。玉兰花樱花迎春花迎风飞舞。海边的大帆船映着金色的阳光。不好,不好,不好!她统统不喜欢。她喜欢的我的几张照片,简单的来说,就是比较反人类。Chinatown垃圾桶边上的立着的个喝了一半的可乐瓶,肮脏的泥水坑里被遗弃的断肢洋娃娃,她说这美丽极了!
我这么热爱人类,去上摄影课的唯一诉求,就是以后给朋友们拍旅游景点照,花丛闻花照,岁月静好照,然后到处上传求赞。胶片真贵啊,相纸真贵啊,外面春日和暖,花也好树也好,为了得个好分
很喜欢这部纪录片,太爱它的叙事逻辑了,每一个节奏点都卡得很好,很能提起观众的兴趣,薇薇安那些照片放置的位置也值得学习,有时是作为空镜,但更多是根据对话内容浮现,帮助更好理解。隔空对话这个感觉太强了,有点无缝衔接的味道,比如法国口音那块,一个专家跟一个以前的雇主突然就对话起来了。吹毛求疵的一点就是,导演的情感有一点点不真实。
本片大篇幅由迈尔认识的人口述,由此我们可以建立一个迈尔的画像。她以保姆工作为生。她酷爱摄影,大家对她最深的印象就是高高大大的她一直都带着她方方大大的摄像机。她孤独,没有朋友,没有丈夫和孩子,在雇主家里从来没有打过一个私人电话。她不止摄影,同时还会拍电影并就政治问题来采访身边人.她犀利地对一个说“不知道”的女性说到“你应该有自己的意见的,女人应该有自己的见解”。她曾经做过一次世界旅行,她的足迹踏过南美洲每一个国家。在此之前,没有一个人直到她是一个摄影师。充斥整个影片
【寻找薇薇安·迈尔】生命的奇异与不协调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0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