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
读书万卷,终究百无一用,
学成归来,空余报国之情。
剧中的徐书成是一个悲情人物。若生在治世,他可能会一心一意做学问,谈场风花雪月的恋爱,当个教书育人的先生。无奈生逢乱世,身不由己。回看他的一生,是大写的失败二字。年少时科举废,父亲谏死在京城,半生留洋,归来时情场失意,心爱之人成了弟妹;仕途上形同傀儡,不愿同流合污屡遭排挤。憋屈吗?自己亲手将弟弟推向牢狱之灾,散尽家财也没能救出他(反倒是钮兰近乎暴力的手段救了他一命)悲哀吗?灰头土脸回乡,家,中道衰落,国,支离破碎。满腔悲愤无处释放,连婚姻也做不了主……只得成日买醉,苟且偷生。窝囊吗?
<图片2>
<图片3>
“人生在世,幼年以为什么都不懂,读了书以后,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入了世,又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懂。到了中年,又觉得自己什么都懂了。直到了晚年,才发现这一切,原来自己真的什么都不懂。”书成舅舅对小天儿说的这番话,何尝不是在说他自己啊,很多事他确实不懂。不懂为什么会有人言无信
几位清朝遗老的台词写得用心,张嘉译和那位钮适之演得自然。
咏梅这个演员从未见过,虽然看着不是惊人的漂亮,但觉得她演出了旧时大家闺秀的知书达礼,点赞。
张鲁一脱离“他来了,请闭眼”演技下线的模式,恢复“红色”里的演技,塑造的角色让我想起了徐志摩,点赞。
姜武演的地痞也超有味道。
吐槽的地方:
1,铁林爹演的管家,在经济没有到绝路去赌钱赚家用,太冲动,不像一个翰林世家大管家作风,剧本不符我的认知,他的演技一般,有铁林爹的影子。
看过不多的国剧,觉得管家应该是电视剧《十月围城》里的风范。
2,纽兰的露背裙过了,那时的洋派小姐也没有这种衣着吧?陶红好像演的痕迹重了点,轻浮得不自然,感觉是为了和吴秀波配一对的剧情。演技和红色比,没有上线。
3,吴同学演的20出头的青年过于暮气沉沉,演得还有点轻浮,旧礼教下长大的,就算内心狂野,举止也得有礼。我对吴秀波的眼缘一直不够,所以,这是否是我的成见带来的偏见?求拍醒!
就这两集,我只能打3or4星,还没有打分,看完再说。
开始看被里面的气节感动给了5星,看到现在书百和纽兰在一起后,真的看不下去了。女主打着反封建的旗号追求爱情可以,但是这种破坏别人婚姻还感觉自己追求真爱甚至是感觉自己对抗封建有点过了吧……
而且我也不能理解,为了追求自己抛弃整个家,以及自己的责任…书百的这份决绝我很欣赏但同时我也不能理解。如果自由真的是要考牺牲这么多东西,这么多人为代价,这份自由的价值究竟几何?也许因为我是个凡人。
喜欢里面的书生血性,喜爱里面的国士之论,喜欢里面人物的自我坚持……
厌恶里面的打着新文化的旗号吃人。
多年不曾看过电视剧了,唯有妻子时不时拖着我一起收看网络吐槽神剧以自娱。去年12月妻子被安利了红色一剧,时值圣诞假期,外面大雪纷飞,百无聊赖,遂观之。首集不忍直视,然画面,台词,演技尚可一观。直至4集之后,同福里的家长里短,柴米油盐,让人不自觉的沉醉,不能自拔。3刷过后,满是空虚,又得知有孪生剧,心下一喜,奋而观之。
开篇没有太多的惊喜,张嘉译的表演还算到位,谈不上完美,但是旧时文人的风骨还是隐约可见,有几分刻意,不过限于客串,还是可以接受。倒是对徐门三子的性格设定满是好奇,虽然书成儒懦,书白随性,书容贤淑的性格有点模式化,但是少年书白的戏令我对之后的剧情充满了期待。
然而剧情的发展还算顺利,但是演员的扮相着实令人难以接受,波叔(首先申明,本人对秀波不黑不粉)一脸沧桑,努力想要表现出一个叛逆任性的青年希望突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实在违和感太过强烈。尽管胡子剃得干干净净,华发也染得乌黑透亮,但是掩不去的是岁月的流逝,时间的刻痕,恰同学少年的风华正茂是回不去的青春。同理小龙女,姜武,荣蓉亦是
悲情往往比皆大欢喜更能打动人 ——评《乱世书香》徐书成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7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