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你成为你?
是什么让你时常怀念另一个人?
是你看过的窗外阳光明媚,是你路过的大树绿叶葳蕤,是你藏起来的暖风春雨霏霏;
是你们呼吸过的沁人心脾,是你们摇摆过的轻舞飞扬,是你们挥不去的羞涩细语喃喃。
大概东方人最能感受、理解并细腻地表达出人与人之间微妙、内敛的情感。含蓄,是东方人表达情感的方式。
韩裔导演郭共达的第二部长片《杨之后》出色地演绎了东方文化视角下的亲情、友情、爱情与人生。
在未来世界,一对美国夫妇,爸爸白人,妈妈黑人,收养了一名华裔女儿Mika
电影情节简单,故事性不强,和斯皮尔伯格的AI比差距不小。主要讲一对白人和黑人夫妻领养了一个中国女孩,为了照顾女孩和培养她对中国文化的认知,买了一个机器人哥哥yang,然后yang出故障后一家人面临的问题。主要探讨的是科技外壳下人性的本质和西方文化角度下中国文化的内涵。
电影科幻性不强,自动驾驶之类的科技很普通,可能预算很低。本质上是一部文艺片,但是过于单调的情节让人感觉冲突不够。最尴尬的是黑人妈妈,和老公基本没啥感情互动,半夜三更去加班,只知道指责老公不关心小孩
今天聊聊美国电影《杨之后》。
片名After Yang (2021),别名向杨说再见。
本片由A24发行,改编自亚历山大·温斯坦(Alexander Weinstein)的短篇小说《与杨说再见》(Saying Goodbye to Yang),该短篇小说被收录在作者2016年的作品集《新世界的孩子们》(Children of the New World)中。
推荐大家看一下小说原著,因为小说篇幅很短,翻译成中文后不到一万字。
原文链接:https://url.cy/37nds2
2018年6月,制片人特蕾莎·帕克(Theresa Park)获得了亚历山大·温斯坦取得小说改编权
导演郭共达曾在他的处女作《在哥伦布》中,用美妙绝伦的城市建筑隐喻过人的身份和彼此之间的连接关系。观众会惊讶地发现,那些看似只是陪衬的背景建筑,其实拥有极强的叙事参与度和隐喻。
5年后,郭共达尝试用更抽象的符号传递东方美学,只看片名,你绝不会想到这竟然是一部主打科幻元素的文艺片。
电影设置在一个科技发达的未来,但从环境上看,它并没有重复类似《银翼杀手》或《黑客帝国》式的末日预言,而是在一个比较贴近当代的氛围下,展现人类的技术发展。
人工智能被以一种难以察觉的方式植入进来——
一.“他者”——杨之死
当一家人亲密地依偎在一起,杨是手持相机,站在画外的那一个,这一刻,他犹豫了。虽然朝夕相伴了很多年,杨终于再次刻骨地意识到他是这个三口之家的“他者”。
这一点,从男女主人Jake与Kyra私下谈论起杨的,都是关于他的功能特性里,得到佐证,也从Jake问起杨曾经的恋人Ada,“杨是否曾想要成为人”的人类中心制的言论里,得以证实。
最直接的证据是,翻看杨的记忆我们会发现,杨永远是人类叙述与记录中的他者。
(这里的记忆设置得非常妙,凝视者变成了客者,被凝视者成为了主体
杨是一对美国夫妻找的机器人助手,他们的想法很简单,杨能陪伴他们收养的中国女儿Mika,最好再时不时给她讲讲有关中国的小知识,让她了解自己的文化和传统,但杨做的事远不止于此。
这个家庭和和美美,就像真正的四口之家,在他们参加家庭舞蹈大赛时,杨出了问题,丈夫Jake带杨去修理,却没想到有了意外发现,电影从这里才算真正开始。一个修理老板发现了杨体内的芯片,他警告Jake,为什么不先看看这里面有什么呢?也许知道了真相,Jake就不想再留这个机器人在自己家了。
这个警告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和可怕猜想
《杨之后》:当看尽潮起潮落 只要你记得我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3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