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戏。剧本扎实。人物丰满。包袱密集。戏剧冲突连贯,不冷场。台词给劲儿。
演员配合默契。招式套路毫无破绽。黑色幽默,一黑到底。
女一号特喜感,越看越像冯巩。
小格局里的小人物,暗讽大时代里的大奸大恶。
1。
导演用长时间的反讽、戏谑营造出一个看似荒诞好笑的故事,实则想要传递的却是一种悲哀和无奈。表面上看起来挺可乐,实际上却在用针偷偷扎观众的心。笑中带泪,是导演想要传递的影片效果。
几位演员的表演功力是这部电影的最大亮点,扎实的基本功让他们在影片中游刃有余,熠熠生辉。
除了话剧版长时间的演出,在电影开拍之前,演员们还进行了长时间的排练,把人物和剧情磨合到了极其纯熟的地步,因此才会在电影里显得那么从容、自然,几乎每个人物都饱满鲜活,让人恨到牙根直痒痒。
对比那些不入流的鲜肉、花旦们演的智障角色,真是天壤之别。
叔有两段情节印象深刻。第一段,装死的铜匠听说能去美国,立马从棺材里坐起来,说我也要去美国。哈哈,去美国使得死人都能复活,一下子讽刺了多少向往美帝的爱国青年。
将少之又少的国产观影机会留给这部片名不知所云的片子,是庆幸也是不幸。在一片莺歌燕舞和嬉皮笑脸的国产电影中,创作者难能可贵地坚持用荒诞到离奇的方式对历史发声、对现实反讽。从始至终身为教育对象的学生的缺席,将这场知识分子口口声声高谈的教育实践鞭笞的体无完肤。美国、光头、改造、剃发,这些鲜明的符号让穷乡僻壤的乡间小事浓缩出近代中国的苦与痛,放大着知识分子及至全体国民的投机、犬儒、愚昧、暴戾和奴颜媚骨,而男性对女性一次次的意淫、利用和践踏
当我们谈论“荡妇”时,我们在探究道德本身。
话剧无缘一睹真容,但电影看了几遍。也在B站等一些视频网站上看过不同版本的影评,一直窃以为一曼的角色在影评中很难把握。今天恰巧看到一篇名为《当我们谈论“荡妇”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的影评,一下子豁然开朗,姑且略抒愚见,博君一笑。
一曼角色难以把握的核心点在于她怪异的“性癖”,见到喜欢的就睡,心情好就睡,将“性”与“爱”剥离开来。恰巧电影中与她有过瓜葛的铜匠和裴魁山都在一定程度上是男权至上的代表
之前朋友圈有一个姐姐说看完难受了好久,我说那我就不去看了。结果,我还是去看了,不听话的去看了。也是一样的,心里难受。
张一曼是真正的核心人物吧,一切因她而改变。开始貂皮哥求婚,要带她走,但是她拒绝了。曼姐要的自由并有错,她有自由使用自己身体,让自己高兴的权利。
铜匠来了,曼姐看上了铜匠的18cm,然后在这里开始了转折。铜匠是有老婆的人,曼姐行使了自己自由的权利,但侵犯了铜匠老婆的权利。外边的貂皮哥也彻底崩溃了,本来不断为曼姐找借口的貂皮哥,也倒向了怨恨。
特派员走了,谎言告一段落。老校长有教无类的送了铜匠书,曼姐送了一绺铜匠喜欢的头发给他。若是不送,或许会好些。
曼姐改变了铜匠和貂皮哥,虽然并不是每个爱过你的男人都会在不爱的时候捅刀子,但这种事男人真的也能干得出来。
特派员又来了,还带来了洋大人,谎话还得继续圆。铁男这时候还和跑来抓小三的铜匠老婆攀起了老乡。为了平息这场风波,曼姐承认了事情原委,却激怒了铜匠,睡铜匠侵犯了铜匠老婆的权利
今天看了驴得水的首映,半夜想着里面那个女老师的遭遇,睡不着觉,非得起来写一写影评才能发泄一下愤怒才行。
女老师张一曼,人长得漂亮,有学识,在这么个偏远乡村里面支教做老师,深得男同胞的喜爱。而且她也放的开,来者不拒,想撩拨谁就撩拨谁,想睡在一块就一块。喜欢sex能力强的,主动勾搭木讷铜匠,不过也只是停留在一夜情上面,不发展关系,只做露水情缘。发现同事喜欢了自己,认真了感情,说她其实不是那么浪的,只是大家中伤而已。她反而愣住了,愧疚了说,对不住啊,我就是这么个人,好不容易找着了个没人管她的地,就是不想受人管,抱歉啊,以后不招你了。
那一刻,我真的觉得她很可爱,很真情。是,我就是爱跟谁睡就跟谁睡,我要的很简单,也直白,你情我愿有何不可。放在现在,就是约炮而已,大家各取所需,无所牵绊,岂不是很好?
可惜她生在1940年代,可惜她这样的想法为世人所不容,遭受了唾骂和羞辱。同事表白不成,因爱生恨,后极尽唾骂侮辱,说她是个公共厕所,婊子都不如,当初怎么瞎了眼看上了她。跟她睡了的铜匠,因为她为了赶他走
“驴得水”乌托邦里的驴是不是会更好吃?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