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这部影片名时就大概知道讲述的是什么了,生活在山村的留守儿童们无疑面对着生活的贫困,没有父母的陪伴,没有良好的教育资源。但是,在没有真正看到时,真的没想到会是这么的艰难。 我们都说,努力读书就可以改变命运,对于山村的孩子,更是经常能听到,只有努力读书就可以离开大山,走出大山。我们都这么认为,但是看过这部纪录片后才明白并不是这么简单。纪录片中,全村那么些人,但是一半以上的人都外出务工,村里的年轻人外出务工,独留老人孩子在家,看到其中的一位外出务工人说到:“要生存啦
看纪录片的介绍,导演花了六年时间去拍摄这样一部纪录片,而且在有广告公司提出在其中植入广告以扩大影响力和盈利时被他拒绝,他拒绝商业性质,他想通过电影公益巡演的方式让人们关注这部电影,关注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群体。不管这部电影拍的怎么样,导演的人格是值得人敬佩的,他拒绝商业广告,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代表了他对自己作品的一种尊重,作为一个有良心的摄影人、传媒人来说,这是一个很可贵的品质。
我是公费师范生,出身农村,也曾是留守少年,对该纪录片有更深的共情,首先留守问题
让守望不再漫长——观《村小的孩子》有感
面对镜头,他们或迷茫,或胆怯,或悲伤,他们甚至认为父母不爱自己。可是,这个世界上又有多少父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的呢?
——题记
昨晚 ,由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VIP电子杂志社主办、青年志愿者协会、DV协会协办的“关爱留守儿童”暨专题纪录片《村小的孩子》全国巡展之武汉巡展的首站在我校顺利落下帷幕。该部纪录片导演蒋能杰做客华传并与校内媒体组织相关代表进行亲密互动。
蒋导与其制作团队历经长达六年的跟拍,见证了留守儿童学校和家庭的点滴变化。
在《村小的孩子》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一群十分朴实,天真和可爱的孩子。片中摄影师捕捉到的都是孩子们最原始、最自然的表情。面对镜头,他们或迷茫、或胆怯 、或悲伤。他们打小被留在乡下,成长的路途充满孤寂;他们小小年纪,只能从电话或者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
看完这个纪录片,感觉五味杂陈吧,我感觉他们的前途甚至说可以没有前途,非常渺茫,尽管有的孩子他有志向,但是家里的那种情况,确实给不了他理想一些支持,甚至可能是能阻碍他的理想志向。他们不是没有拼过,没有努力过,没有坚持过,只是不得不向现实屈服。
他们之后的生活就像是冬天里6:00的黑夜完全看不到一点光亮。他们没有什么与时俱进的观念,也没有人能让孩子们知道,除了读书,打工放牛种地之外能做什么正经生活。他们没有向城镇里那种配备齐全的教室。一间教室除了黑板,课桌
观看完蒋能杰导演的《村小的孩子》之后,我的内心像是被什么击中了一样,触动极大。
在湖南邵阳交通不便的大山深处,有一个日渐凋敝的村庄。也就是在这里,蒋导完成了关于留守儿童生活的纪录片《村小的孩子》。也许是因为设备原因,画面有点糊有点抖,但是并不能阻止我透过这个影片看到那一双双澄净明透的双眼,他们的眼里,充满着对生活的希望。
在这个小小的光安村,有将近一半的人都在打工,留下的只有老人孩子。孩子的父母大都去了广东等地方打工,便只能将孩子留在老家,由爷爷奶奶抚养
晚上熬夜看的一个直击心灵的纪录片。
问小孩们的理想是什么?
回答大多是“打工”。
打工可以带来现实的利益,可以解决衣食住问题。
有的小孩子不记得外出打工的父母长什么样子。
也有的父母回家了不认识自己的孩子是哪一个。
可是他们没有办法。
出去的人都不想再回去,
在哪里的人也都想出去,
老师的工资低的和流水线的工人价格一样,
没有编制,没有保障,甚至上下班也要走很远的路。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只能一步一步变得更好。
小云洁的奶奶还是想要个孙子,接连生了3个孙女
《村小的孩子》观后感0304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1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