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社会还没到笑贫不笑娼的地步吗?
我不笑,因为我知道贫穷多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社会的冷漠吧。
第二次看《榴莲飘飘》,上一次已经很久了,缘起那首“原始社会好”,当时的感触没那么强烈,那时候也没有豆瓣。
今天晚上的第二部电影,《榴莲飘飘》,让我记忆最深的一句话“我学的还是国粹呢”
这是对社会最大的讽刺,学国粹的沦落到做妓女,其实,真的像旧社会那样因为生活所迫也还罢了,新社会,我们不为混口饭,我们只为过上好日子,那一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挑动多少人想变成那一部分人,即使成不了,做梦也要想一想。是的,我片面的把责任归咎于社会,因为是它让人道德沦丧;是它让人为富不仁、穷凶极恶,本来我们过的挺好,可没人在乎我做的是什么,他们只论挣钱多少衡量我的价值。
影片最后秦燕把手机号换了,她想远离那段记忆,而我,预想的结局是她又回到了深圳。。。。。。
今天看了把上次没有看完的<榴莲飘飘>看完了,陈果的写实作品,让我又一次想起了自己还算喜欢的<香港制造>,也让我头一次具体的认识了秦海璐。
这个让大家有点意外的金马影后,不管她漂不漂亮,我觉得这个女人不笑时有一种迷人的冷气质,一笑起来就淳朴的让人记不起附在她身上的任何角色。
虽然东北离华北有些距离,但我还是从铺天盖地的雪里看和热闹的春节风俗里看到了家的影子。连下雪都觉得温暖。小燕的生活目标太真实,反而失去了生活中寻找的原有味道,也许生活本身就是残酷的,谁的解读的不精确。小燕直接简单,却还是在面子的压力下显的窘迫。和丈夫离婚的原由我不清楚,是心底抹不去的愧疚吗?但丈夫在南下的火车上比出的手势瞬间打开了回忆,他们应该那样美丽的相爱过吧,只有相爱过的人才会记得开启记忆的密码再及时封存。
关于那个榴莲,关于阿芬,我就用"飘"字解读好了。
水果之王,只是个符号,飘起来的榴莲,是个寄托,还有梦想。
香港,且权当是个符号,它塌实固执的存在着发展,飘起来的小燕、阿芬们,是无根的冒险
用寫實主義手法來刻畫燕子的工作生涯,用平實鏡頭紀錄了她的生活,工作和普通人上班一樣繁重,幹得很累,有一點就是跟普通人正常上班不定時加班加點沒什麼分別。比較有趣的一點是,用阿芬好奇童真視覺去見證小燕的上落班,接客過程,並且大家都在後巷做放鬆運動,用這兩組平行鏡頭來反映出,她們也可是有著童真之心,只不過是「被 灿烂时代埋葬 埋藏纯真与期望」。每次會客,都要習慣式到熟絡面奉笑意稱呼老細,重複地施展奉承手段招呼客人,「怀内每个喊不出姓名 怕将背影看清」。小燕來到香港這個繁華鬧市
坚硬无比的外壳,怪异的外表,还有股惹人厌难闻的气味,吃下一口才发现榴莲真正的滋味并不同其外在。这是陈果的几部电影里我最喜欢的一部,秦海璐凭这个电影拿下当年金马金紫荆影评人协会三料影后,金像奖最佳新人,而这是她拍的第一部电影。
秦海璐的原生态表演对这个片子却是大功不可没,这片子倒像是度身为其定做一般合适。而实际上导演陈果在拍戏过程中却是不断的为秦海璐修改剧本已达到最合适她的状态。此片没有一个专业演员,加上实地偷拍,整部电影某些部分真实得近乎纪录片的质感,陈果很真诚地讲述了这么一个关于妓女的故事。
榴莲飘啊飘,从东北到香港,从香港到东北。
在香港人眼里,在嫖客眼里,她是个被人瞧不起的北姑。而她只是一心想存够钱回家过好日子,目的单纯明确。在香港混乱的卖肉掘金,每天穿梭各种酒吧旅馆接客,她有个记事本记录她结果多少个客人,算她存了多少钱。她一天内接了38个客人,疲软无力的睡了几十个小时,醒来后在离港的一个小时内又接了一个客人,然后表面平静的回到了东北,在香港的一个多月
很好的电影,隔几年便重看一遍,忘了看过几遍。
榴莲是什么意思?很多人不懂。百度百科还说这是一部反映香港底层生活的电影,这归纳是不对的,就算有点对也只归纳了电影的一个小侧面。
这是一部有明显时代印记的电影,反映了一个重要转折时代。
这电影说的不是香港,而是大陆,是结束计划经济逐渐回归到正常商业社会的大陆,是大陆人民还没来得及完全适应,变化就匆匆而来的大陆。
榴莲就是原来社会主义人民没见过的许多新鲜事,新的观念,从香港飘到南方,再到北方。
原来在计划经济时代下,人们没有自求经济出路的压力,学好了唱戏就等着分配到工作单位,但商业社会来了,原来的社会主义下的教育并没有教会人们怎样在商品社会中生存,大浪冲来,人们都有些措手不及,女猪的学了8年国粹的显然不是为了商业社会准备的,市场上不需要那么多戏曲,她也只好作出改变,先卖春然后做小生意,女猪前夫和2男同学也不得不改变,把戏曲的本领改成流行风和杂技,说不上精彩但也凑合,因为没准备好嘛。
时代的改变既带来冲击也带来希望,但凡年轻一点的人们都希望改变
榴莲飘飘:神剧必备的剧情片 一部电影两个世界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60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