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未成文,记录一些感想,很凌乱,如果以后再看一遍,有机会再成文:
1. 饰演布莱恩威尔逊青年时期的男演员一眼看上去很眼熟,查了查资料,发现他叫保罗·达诺,在《阳光小美女》中出现过。比起约翰·库萨克更内敛的表演,看保罗的表演会让我稍稍松一口气。他在本片中的演技大放异彩,长期受父亲压迫的压抑、沉溺于声音之中的迷幻、争执时的痛苦,分分到位。
2. 影片的开始让我很喜欢。一句轻轻的独白,然后几乎长达十秒二十秒的黑暗,远远的音乐慢慢靠近,在即将揭开最后一层紗幕的时候,戛然而止,进入正片。本片的音乐做得特别好,让我沉浸在其中。特别是中间几段录音的戏,把音乐和布莱恩的灵感结合出一种化学反应出来。
3. 父子之间的关系拉锯在电影中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乌云背后的幸福线》中,布莱德利·库伯与他的父亲之间的拉锯;《饮食男女》中,三个女儿与父亲之间的拉锯……布莱恩的音乐天分在我们现在看来是无疑的,但在当时,被他父亲否认,嘲笑,贬低……但在《爱与慈悲》中,父亲出现的戏份很少,只是隐隐透出这一层关系。
六十年代的乐队里Beach Boys一直不是我的菜,因为他们太健康太阳光太冲浪,音域老在高音上走,声音片儿片儿的。后来西海岸演化出来迷幻摇滚也没有什么感同身受,毕竟过于极端。直到现在看到Beach Boys的灵魂人物Brian Wilson的传记电影《爱与慈悲》(Love and Mercy),才算是重新认识了这个乐队和这个音乐才子。
太多音乐传记电影都是说的一个乐队或歌手如何红起来,之后又如何作死。《爱与慈悲》用开始时一段类纪录片的片头,就把Beach Boys的大红大紫省略过去了。电影说的是Brian后来的音乐探索,以及他的脑子如何在致幻剂(LSD)和童年阴影的双重作用下彻底坏掉。二十年的痛苦时光之后,中年的Brian深受精神疾病的折磨,同时被人操控失去自由,直到遇见那个为他带来自由和解放的女人。
这是一部为了音乐而存在的电影,但有趣的是观影中,你又往往忘掉了音乐,而是深入人物困顿纠结和混乱的精神世界。音乐的烘托下,真正抓人的是创作者对人物精神体验的种种刻画,细腻传神而不事张扬(比如餐桌上餐具碰撞声在Brian脑中的巨大回响,实在惊艳的一幕
很有质感的一部传记类影片,大篇幅的插叙手法,交织着经典的老歌,看到最后,难免为之所动。对于片中真实的主角,个人并不熟悉,“布莱恩·威尔森”以及“海滩男孩”在那个年代有多火,也已经时过境迁,正所谓不疯魔不成活,天才总会伴随着几分疯狂,他们在追逐自身境界的极致时,斩获名利,陷入无边的压力,回归生活,却是最终的选择。
“爱与慈悲”令人难忘!音乐需要解释,看看传记和电影。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56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