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影评,只是个人观后感
这片子的另一个翻译叫做《重组教堂》。它提了环保、提了信仰,似乎要把环保问题与信仰问题关联起来。也就是说现在环保的问题,首先是信仰的问题。由于信仰改变、价值观改变,人们才渐渐不在乎环保问题。
如今我们也有部分环保意识,比如用可降解的塑料袋,少用一次性筷子等等,但这些“鸡毛蒜皮”的环保行为,并不是问题的核心。因为对于人类来说,有些破坏环保的方式,造成的伤害更大更大,比如能源消耗等等。这些问题为什么难以改变,是因为我们不想让自己的生活退步
关联冬日之光、乡村牧师日记、教会...把第五百号送给珍贵的保罗·施拉德。在除了表演方式的一切都在模仿布列松之时,恰恰忽视了布列松所精髓的“人物的时态”。好的导演绝不过度掌控,而给影像以自言的空间,一种濒于失控的受控。而这部作品…可以见识施拉德对于偶像的效仿和“将其作品赋予与布氏一般的同一性”云云评价有多么急迫。对于施拉德这种编导一体的纯熟好手来讲…过于形式化、且完全颠覆自身的设计就像是看图写话一般显得格外可控,事实呈现的确如此。在导演的精打细算下铺开
我觉得,看一部电影吧,我懂或不懂,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喜欢不喜欢。真的是这样,我可以不完全理解泰伦斯马力克的《生命之树》,但绝不妨碍我在观影时,感受到震撼和美,它是具备诗意在里面的。
但这部电影呢,并不美。影片唯一有一个(我眼中的)亮点,是当男女主角贴在一起的时候,导演做了点特效叠化处理,让两人仿佛飞在宇宙中。这个让我想起《1984》,整部小说充满着压抑,惟有男女主角在草堆里做爱这一处情节,可以使人感受到一点点亮色。
我看到这部电影觉得挺讶异,因为是个4:3画幅
繁荣的背后,是废弃的塑胶轮胎,焚烧的垃圾,肚子里都是垃圾的鸟……雪山、森林、海洋那么美,有谁知道满目疮痍、触目惊心的景象?Toller牧师说“美国国会依旧否认气候变化”“我们污染环境等待上帝清理,我们犯罪等待上帝原谅,我不认为这是使徒的旨意”,有信仰固然重要,可是一味盲目追随错误的思想,就是放纵错误进行,不去阻止,任其发展,那这种信仰真的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有很多时候,祷告求得的是心理安慰,却解决不了任何事情。影片中的信教一再强调不能触及政治问题,因为信徒也好,使徒也罢
在聊《第一归正会》之前,绕不过《乡村牧师日记》。
《第一归正会》是一部全面向《乡村牧师日记》致敬的电影,亦是对《乡村牧师》精神性和历史性的继承。保罗·施拉德延续了布列松的叙事节奏和超验风格,与《乡村牧师》跨越时空演绎了一曲不合时宜的信仰和秘而又宣的恩典之间充满奥秘的协奏曲。
《乡村牧师日记》是一部完全按照“圣像”美学进行创作的电影。保罗·施拉德,即《第一归正会》的导演在研究《乡村牧师日记》之时,认为这部电影的超验风格是借鉴了东方圣像画艺术的构图风格
【第一归正会】塞德里克·凯尔斯主演,一点笔记:一个牧师的堕落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54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