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看过的第一部gay片…是在一个小gay的力荐下看的。 水声,船晃动声,低而模糊的人声,相互依靠的背影,这些都很美好并且勾起我踏上看gay片的不归路~ 总体光和色彩运用很舒服,推荐个
somewhere i have never travelled
哥哥
一开始 就被贤哥 所吸引
他爱骑自行车带着她 兜风
她爱跟他聊天 诉说自己的心事
哥哥和妹妹 之间不就应该这样吗
妹妹被欺负了 哥哥来帮忙
哥哥失恋了 妹妹来安慰
妹妹视哥哥为偶像 哥哥视妹妹为小天使
我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哥哥的幻想
那是一种很希望被照顾的感觉
那是一种是喜欢又非爱情的朦胧感觉
旅行
最近做了许多对旅行的阐想
看完电影后更是如此
拿起包 带上照相机
找一个company 去一个遥远的地方
我有设想过 很多 目的地
文莱 巴厘岛 夏威夷...
与当地人同吃同住 体验那里的风俗
不想被工作 或是某些责任 给拘束
life is colorful,isn't it?
电影
阿桂的色盲 阿贤的同志爱
他们是现实社会的“异类”
彼此小心地呵护心中的秘密
为了一个他们不曾去过的地方 奋斗着
他们想要去远方 想要脱离世俗的眼光
我们都想要去远方 因为我们有梦想
每个人一定都有什么地方跟其他人不太一样,如果每个人都一样,那这个世界不是很无聊吗?
前些年学会了一个拿来主义的单词:违和感。听上去比同意义的中文高档很多。简单的说,《带我去远方》就是一部用毫无违和感的影像记录各种违和事件的青春片。
小桂是个违和者。她天生色弱或是色盲,可这一点并没有影响她看待世界的目光,她和正常孩子一样长大,一样骑车看海,一样酝酿着说不出口的爱情,藏着纠结成团的秘密,她要寻找的“色盲岛”也不会为同类发一张全天候的单程票。片中屡屡出现的无序而美丽的彩色小球让我忽然明白色弱的好友看到的也许是屏蔽掉恶色的更加美丽的世界,他的无语是因为他叫不出那些色彩俗丽的名字,惯于取笑他的我因为愚蠢永远也去不了天堂般的“色盲岛”。
阿贤是个更大的违和者。他说舌头上很生但心中很熟的英文。他只爱他们。他哭泣前会表白,他背诗前会哭,他自戕前会念诗,他微笑前会尝试结束生命。他以为自己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世界却一直在包容他的懦弱与放肆。其实他的生活像我们每个人一样简单,哭和笑,阅读和看海,爱和死,就这些,全了。
而配角大人们更是全部违和。青春片里的大人是电影史上最苦命的角色设置之一,他…
一直向往远方,而远方对我来说是个什么定义,不甚明确,其实更多的是心中向往的某个地方。现实中它未必美好,就是因为没到过,于是美好。
此片的关注点是所谓正常人眼中的异类。片中主角阿桂是个色盲症患者,被同学嘲笑,被老师笑讽“太前卫”。不过爸爸会送她各色墨镜,让她看到不同颜色的世界;哥哥告诉她“每个人一定都有什么地方跟其他人不一样,如果每个人都一样,那这个世界不是很无聊吗?”而当阿桂问他“哥,那你呢?你跟其他人哪里不一样?”哥哥迟疑了下,再笑闹过去,此时也暗示着哥哥有异于人的地方。哥哥异于人的地方是他是个同性恋,最后因为太过爱一个人无法忍受背叛而自杀,成为植物人。而爸爸因妻子的离去日夜酗酒,只能当个穷困潦倒的环卫工人而被人唾弃。
他们在小渔村幻想远方,阿桂想到的远方是哥哥告诉她的色盲岛,而哥哥则是想和爱的人去纽约,在那些远方里没有歧视,他们不会被当作异类。为了去远方哥哥努力存钱,而阿桂为了去远方偷大伯的钱,不过最后还是放回去了。他们始终没到过心中的远方,其实远方存在于梦镜,…
“带我去远方”一生所爱隐约在白云外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81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