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各国遵循周礼,楚国“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楚国处于上升时期!在崇尚权诈的战国时期,礼乐崩坏,而楚国统治阶级却遵守起了春秋时的礼乐文明。在乱世之中,道德往往败于不义,只有铁一般的实用主义才能在这个寒冷季节怒放。秦国对军工财富的贪婪,对严峻刑法恐惧的法家文化,更适合在这个时代。
楚怀王是礼乐文明培养出的最后一位君主,“宋襄之仁”在楚怀王身上重演,楚国八百年的无数灿烂文化成果,永远消失在历史的黑暗中!
【初生:从寻求中原的认可到不再在乎】
祝融的子孙,凤的图腾,楚式鬲的案例。
寻找自己的中原身份,但是却不为商朝所认可。从血脉上看,是华夏旧族;从风俗和习惯来看,却是南方蛮族的特色,并形成了区别于中原文化的传统和特色。中原人对蛮夷不屑一顾,并驱逐之。重返中原怀抱是早期众多楚王的心愿。
鬻熊:接受姬昌召唤,希冀以此获得中原文化的认可。最后却死在了火师的职位上。
鬻熊的儿子:父亲为周王朝捐躯,楚人为这场战斗奋斗,却没有授封。
周人为何没有给楚人分封?周人非常重视血缘
感觉制作还是很精良的,一看就是下过功夫做得,值得肯定。场景还原度比较高,布景、服装比较考究,画面还算精美,加上光影的应用、浓重的色调和高速镜头的使用看起来有种电影的质感。大量的运用动画也算是创新了。个人觉得动画还可以,画风很粗狂极富特色,色彩用的也很大胆,动画内容配合解说非常的直观很容易让观众理解。下面说一下不满意的地方:片子的解说缺乏纪录片的客观,更像是历史散文,作者的主观内容太多总是为历史人物和史实强加些情感情怀类的词句,听几句还能忍受,通篇全是这词就味同嚼蜡了
转自: https://www.weidianyuedu.com/content/3818691331750.html
前224年,在第一次攻楚失败之后,秦王亲自赶到王翦家里邀请他出山,并且也按照王翦的要求调集了60万大军交予其指挥。这场战争可以说是春秋战国时期甚至中国历朝历代最大规模的灭国战。
公元前223年,王翦攻破寿春,秦国在楚地设立九江、长河、会稽三郡,800年楚国自此灭亡。 ……
昨天晚上继续看了《楚国八百年》的3、4集,说的是《受挫》和《称霸》的百余年历史。
楚人因地处蛮夷,经济文化落后,又不循周礼,为中原文化圈所不容。虽然在前几集的历史中已经不断扩张壮大,对各诸侯国产生了震慑和恐慌,但是在齐国不可动摇的霸主地位和“尊王攘夷”的大旗下,首次停下了北上的步伐。之后以仁义为尊的宋襄公意图称霸,却被不讲礼制不守诚信的楚人打败,而我们的史书上却未批判宋襄公迂腐,反而称赞他的仁义道德,这便是我们国家历史文明的主流立场的折射。后来晋国强大,虽退避三舍,但仍重创楚国。这里的退避三舍,既是晋文公对楚成王的承诺,更是兵家诈术,他利用楚军将领的狂妄自大不可一世,造成退兵假象,诱敌深入,最后以虎皮伪装马匹,一举击破楚军。楚军打败,称霸之路受挫,城濮之战也将晋文公重耳扶上中原霸主之位。
到了楚庄王时期,他和祖先拥有一样的雄心壮志,但是楚国弑君的传统以及登基时内忧外患的形势都让这位伟大的君主意识到,想要真正称霸,巩固地位,光靠武力是不行的,更要让人内心臣服
这几天看完了八集,挺多感想的,自己姓熊,也算是楚国的国姓,说明自己祖祖辈辈生活在楚地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楚国历史从商末周初的始祖鬻熊,到被秦所灭,享国八百余年,先后出现了楚武王熊通,楚庄王熊侣,楚昭王熊轸,楚惠王熊章,楚悼王熊类,楚宣王熊良夫,楚威王熊商等。筚路蓝缕 以启山林善败者不亡,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阳春白雪,下里巴人,朝秦暮楚,退避三舍,狐假虎威,尾大不掉,楚材晋用,买椟还珠等成语都是楚文化的象征。相比于秦国文化的实用主义,楚国文化更加富有创造力和包容性
“楚国八百年”2014,国家观念尚未形成 深感屈原之伟大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61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