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动物和人的进化,意识在某一特定水平上的觉醒。这幅图画大概是这样的:尽管世界中到处有以太在振动,但世界仍是黑暗的。但有一天人睁开了眼睛看,便有了光。
这段话首先描述的是一幅图画。这幅图画会怎么样,能怎样使用,仍然黯淡不明。但若要理解这段话的意思,显然必须对其用法加以探究。但这幅图画似乎为我们省却了这份工作:它已经指向某种特定的用法。我们因此上了它的当。】
——L.W.《哲学研究》
【其实大自然在眼睛制造上所花的功夫,不比我一举手一投足更费事。】
——Bergson《创造进化论》
#终极命题的终极?
——马利克的《时间之旅》
每个有着哲学学术背景的导演似乎都对探讨终极命题孜孜不倦,就像动作片导演都想试试上千只巨人用各种冷热兵器大规模火拼。这种纪录片往往带着最新的摄影技术和号称最震撼的画面,企望带动荧幕前的观众一齐称神。
在9月份的威尼斯,《时间之旅》多少成为吸引人们来到狭小平静的丽都岛的动力之一,马利克说:“这片子已经在我大脑里盘旋三十年了,我最伟大的梦境之一”。他似乎浸淫许久,并始终在搜集素材和筹备拍摄——早在1979年
(原载威尼斯电影节期间的腾讯娱乐报道)
《时间之旅》是一部完全可以放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长期放映的视听盛宴,就在设备最先进的那个IMAX厅,与《帝王蝶的故事》、《星际探索》轮流着,成为吸引孩子甚至成人的漂亮科教电影。制片方或许已经准备这么做了,在电影节由凯特.布兰切特解说的90分钟版本首映后不久,它将以由布拉德.皮特解说的45分钟IMAX版,出现在不仅仅是大都会博物馆的各大银幕上。
大明星们的解说,其实毫无功能性,而只是一串串诗歌韵律的地球母亲颂歌。凯特.布兰切特每次吐出“Mother”后许久,才跟上排比式问句,宛若她要吟唱平克.弗洛伊德名曲《Mother》,“妈妈,你想他们会投下炸弹吗?妈妈,你想他们会喜欢这首歌吗?妈妈,你想他们会打碎我的球吗?妈妈,我是否需要建一堵墙?”
由波澜壮阔画面组成的电影,也是没有叙事功能性的。它时而宁静致远,时而振聋发聩,以最舒服最沁人心脾的效果,让再是见多识广的观众都愣在银幕之前,而不再企图挖掘画面的象征和剪辑背后可能的寓意。
早自1999年的《细红线》开始
影片从宇宙大爆炸形成的绚丽星云,滚动的岩浆与水碰撞形成的濛濛蒸气,第一缕生命的到来,第一种意识的觉醒中,带来震撼与敬畏。
期间镜头却穿插于现世,窘迫绝望的人们暴戾恣睢只待救济,祈求神灵庇佑的人们却麻木残杀公牛,世界在呼唤和平有的地方却挣扎于生存,真相压榨得人阻滞沉默。
亿万年,漫长的时间之旅,曾经的霸主恐龙也只是一个回眸转瞬不见,而渺小的人类历史也许只是宇宙诞生到最终灭亡时间轴上短短一帧画面。
我们自诩文明崇高,我们自封万物之主
泰伦斯·马力克导演的一部纪录片。在此之前,他曾经导演过一部《生命之树》,和这部大同小异。
从宇宙的星云开始,一步步的展示生命的形成和发展。天地混沌,火山爆发,熔岩涌动,大地震动。伴随着布拉德·皮特一声声母亲的呼唤,江河在奔流,大海在咆哮。深海中孕育着生命,岸边恐龙在觅食,无数的动物在森林中嬉戏。在崇山峻岭中,原始的人类在狩猎,夜幕降临,他们栖息在篝火旁。人类在艰难的迎接着文明的到来,也迎来了自相残杀的战争。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然状态,演变成公园里悠闲打太极的老人
淮南子-宇宙
跟随着酷炫的满屏的特效开始于一阵洪荒。然后就是海洋的世界,生命的爆发。主要是动物的进展。好像没怎么涉及到植物的进展。要是能在右上角贴上时间流逝的标签可能会更好一点。中间是恐龙的灭绝,一切重新开始。最后是生命的重新的蓬勃,和智人的崛起。最后是宇宙的洪荒又重新吞噬这一切。尤其是人的崛起的时候的音乐慷慨激昂。加上雷神姐姐的掷地有声的配音感觉非常的爽。每一幕都可以做壁纸,真的不虚。不是新海诚那种萌萌的,而是那种荒茫茁壮的感觉
【时间之旅】纪录片是不是必须带上反华和藏独才是西方主流(白左们)的政治正确?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61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