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文谈论“女权主义”是一个尴尬的话题,下面我以麦当劳为例,用网络段子手最喜欢的“鄙视链”来不严谨地说明:
A(18线山村娃):吃麦当劳令人艳羡
B(二线小城市学生):吃麦当劳是家常便饭
C(一线大城市小资):吃麦当劳不够笔哥
D(西方某城市苦逼留学党):吃麦当劳最便宜
E(某文科博士毕业华裔准精英):麦当劳的普及是资本主义和西方殖民主义的胜利
F(美国某反精英华裔非主流):麦当劳普及就因为它高糖高脂吃了爽,哪来那么多“大道理”,你们这群生活在文字构建一切的幻想中的政治煞笔
导演从自身女性经验出发探寻女性问题,但从她展现的整个拍摄历程来看,她始终未曾深入了解女性历史、考察相关文献,而是在所谓网络媒体的各种报道、数据和相关人士的说辞中“思考”(在男性主义者那里当然也有充分的“对男性不利”的数据了),始终停留于各种经验和“去历史化”“去制度化”的社会数据,以至于采访拍摄过程中看到听到惨痛的男性loser个案时,逐渐对其产生恻隐之心,对曾经的“女性主义者”“标签”摇摆不定,最后掉进兔子洞也在情理之中
从本质上看,MRA和女权的理论基础其实是相通的,即传统农业社会的性别分工分动导致两性分别获得了各自不同的利益和损失,而现代社会打破了性别分工,以至此种分配模式不再适用。例如,传统分工将劳动生产的角色主体分派给了男性,其结果即为女性在收入与话语权方面处于劣势,男性则承担了更大的风险与压力。这之中,女权看到了前者,MRA看到了后者,他们其实是同一个问题的一体两面。
正是由于女权运动只从女性角度出发看待问题,故而当其壮大后,也必然刺激产生出相应的男性视角群体。此时
看完这个片子,想法很多,这才深刻的意识到,所谓男权主义和女权主义,最深处都不过是人文主义的延伸。人其实都是一样的,男人存在的压力真的是女性无法想象的,就像本片的导演作为一个女权主义者,在经过几个调查询问后,也变得不知所措了,不知这些主义所谓何了。最想说的就是不要拘泥于某个极端,要多角度看这个问题。
在看完纪录片后想到了去年看到的两个个新闻,都是关于家暴的。第一条是男方长期施暴,居委会叫警察,抓捕男方,女性是受害者,男方被拘留7日。另一条是女性长期施暴,男子报警,警察认为是小打小闹,而居委会的调解人员认为男方没有出息,这个当时很让我难以理解。
另外一条新闻,一对新婚燕尔,男方出差时女方出轨,男方要离婚,女方告男方婚内强奸,男方被判刑。(原来婚姻存续期间的性行为也可以成为强奸,不知道判断依据在哪里?)
第三条是最无语的。女方怀了三胞胎,离婚,抚养权归女方
其实说到底并没有什么女性主义者,如果这些人换个性别,一定是大男子主义者。所以本质上她们都是自私主义者和特权主义者。好好琢磨这个道理吧!
倒是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的人,才真正能阻止阴阳大分裂,并促使阴阳和谐。
东方的高阶文化中,等级观念和虚伪主义盛行,所以这部大胆求实的纪录片的意义,只有在西方文化环境中才有可能去探索。由此应证了一个原理:平权,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男女平等只是其子命题,或者只是一个伪命题。
一流的纪录片片 红色药丸影评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61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