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的说,《野草莓》讲的是一个人的异化的问题。医生伊萨克在事业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可是,在生活中,他几乎丧失了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所应该具备的一切。冷酷、自私、狭隘、缺乏责任心、缺乏爱心、缺乏同情心,等等。
影片开始于伊萨克教授的梦境。这个梦其实是一个预兆,表示伊萨克教授的生命已经余时不多了。马车上掉下的棺材,并且棺材里出现的是伊萨克本人,表示伊萨克已经走到行将就木的时候了,半只脚已经踏进棺材了。没有指针的钟表,暗示时间已经停滞了。这个时候,伊萨克该停下来,对自己的一生好好作一作反思了。
此片和《第七封印》一样,是通过一段旅程来表现的。不同之处在于,此片用了大量倒叙的手法,并且这种倒叙是过去和现在时空交叉的倒叙,其他人物,包括伊萨克的表妹莎拉,都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唯独伊萨克本人,以一个老态龙钟的旁观者的形象出现在一边。柏格曼的这种安排非常之巧妙。伊萨克的一生,不论他在生理上是青年还是老年,在心理上,其实他都是一个麻木不仁的、行将就木的老头,没有一丝生气
有一类人,大概有三层人格:最外是温和的,友善的,高尚的;中间是坚硬的,冰冷的,固执的,自私的;最内是柔软的,善良的,温暖的,爱的。
他们多用第一层和第二层参与世界,不由自主。
他们是被惩罚的,同时也是可以被救赎的。
教授就是这样一个人。当死亡逼近,他终于甘心放下。他的坚硬,固执,高傲,冰冷被童年回忆的纯真和现实中年轻人的热情真诚融化。他的第二层被击穿。
一场旅程,心灵的审视,反省,觉悟,忏悔,蜕变,救赎与真谛,和解与解脱。
他用第一层和第二层成就了事业
《野草莓》优秀在哪里?
1958年6月,《野草莓》在柏林电影节上荣获了金熊奖——世界上第二部获得此项殊荣的影片,同时该片还在意大利、挪威、丹麦和美国获得了同级奖项,并被电影界公认为伯格曼最伟大的艺术作品。(引自豆瓣影评)
坦白说,今天我们作为普通观众看这个电影,很难理解她如何能获得如此之高的评价。对话直白,表演有点生硬,情节普通,感觉压抑,这些都是我最直观的感受。
对这片子的评价,一方面要回到上世纪的五十年代,那时候的电影技术和表现手法没有现在成熟
看电影的全程
有很多次 没能从主角的梦中分辨出来
以至于 开始时的我 在以为是梦的幻境中看着“现实”
意识到这点两三次的我 开始审慎了起来
能在第一时间意识到梦与现实的切换
本以为会因这种识别成功感到开心
但我却没有在不知是梦还是现实那种情形下的愉悦感了
余华说 他看完这部电影 惊叹 这才是电影啊
我有点理解了他的意思
老师曾经在课上讲过 电影是一场又一场的造梦
英格曼的魅力在于
他让你在一开始时意识不到梦与现实
在意识到后 反而希望重回梦中 且不曾醒来
关于剧情 只想讲一句话
【野草莓】成为完整的自己再去爱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41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