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梳着一头Radio Head主唱在Karma Police MV中的发型,然后惊世骇俗的奔驰在男版The Devil With Prada中安妮海瑟薇的道路上。
或者说,我更愿意将之比作英伦范儿的《The King of Comedy》,由罗伯特德尼罗演绎的喜剧之王。同样是两个执著的疯子敢于摈弃一切世俗的价值观,为了自己的理想或者叫欲望而不顾一切。有人这样评价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的帕金:首先人物的行为都是极端的,是对社会现象的浓缩与夸大;另外所有的表现都是真实的,是具有这种环境与性格的人物的自我宣泄。先不说“浓缩”和“夸大”与“真实”到底有没有自相矛盾,我极端厌恶一种说法,就是一部电影“提炼”或者“反映”了某种社会现象。
没有什么能影射生活,这就是生活。
But Im a creep, Im a weirdo.
What the hell am I doing here?
I dont belong here.
主角的行为尽管只涉及到自我实现的奋斗过程,并没有伤害到其他任何社会个体的权益,但是他的举动超出了道德或者“文化”的界限,让某些社会中坚分子感觉不适,所以他是一个不为身边众人所容忍的疯子。
一般般的喜剧 想到评论它仅且仅是看完之后 我的生活奇异般地颠覆了
真的好有预言效果呀 果真就真的众叛亲离了~~~ 超级莫名
浮华与真实在100分钟内的激烈碰撞。虽然很多人都觉得结局太俗套,我却觉得这是升华之笔,是男女主角在反复抉择与磨难后的必然结局。纵然富贵诱人,纵然梅根 福克斯很漂亮,但是无论是观众、还是剧中主角的父亲、他的老板,谁不更喜欢那个幽默、真实而有些尖刻的杨呢?还是剧中那句名言:”不要徒劳地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要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另外佩吉的电影在铺垫和呼应上都是下了功夫的,对各种经典电影的致敬也是随处可见。诸如《僵尸肖恩》、《热血警探》、《外星人保罗》都很精彩。不过《世界尽头》比较失望,节奏没掌握好。
规则1: 得到一份工作可能是因为你与众不同,可是继续混就要熟悉游戏规则。所以,当大BOSS把你找来,或许是因为你有他年轻时的影子,但是你要记住他现在改了是有原因的。
规则2: 在任何单位都要有一两个死党,否则你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规则3: 如果不想别人拿你的CREDIT,最好开会的时候才说。
规则4: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官。不要因为和BOSS不对眼就辞职,忍一忍,他可能把位子腾出来。。。
规则5: 识时务者为俊杰。只有熟悉规则的人才能成功,能够改变规则的人要有运气和智慧。愣头青是成不了事的。
规则6: 和老板婚外恋是愚蠢的。
规则7: 名利场的规则是互相利用,损人利己的事最好别干。人人都锦上添花,落井下石。雪中送炭没人记得。。。
规则8: 电影终究是电影,那个结局大部分没有实现的可能。所以, 别太当真。。。
dunst喝醉了实在是诱人那。。。
英国老的幽默我只能搞明白三分之一弱。。。
最搞笑的一句话“he is english..."
英国愤青杨同志,出身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老爹是著名哲学家,老妈是名演员,自己也混到了哲学硕士。可惜老哥偏不爱在哲学圈混,非跑到演艺圈里折腾。在伦敦办了一本杂志《后现代评论》(Post Modern Review),号称专门用后现代的手法来解构娱乐圈的明星。因为老讽刺明星,不招人家待见,也弄不到什么猛料;因为写的东西太文艺,普通老百姓不爱看;又因为招的一堆不靠谱的员工(都是像IT CROWD里ROY那样的),杂志销量惨淡,濒临倒闭。。。。。
一天杨突然接到国际性知名八卦杂志主编银发老头的电话,说看上了他,请他去纽约滴干活。杨高兴的立马就飞了过去。到了新单位,杨还是以前那见谁愤谁的范儿,结果混的异常失败,人人都把他当作totally shit。连喜欢的漂亮妞也离他而去。这下刺激了杨同志,从愤青开始往营销专家身上变,和那些他以前觉得totally shit的公关和明星打的火热,也慢慢变得越来越牛拜,混到了走红毯穿阿玛尼的份。但是,TO BE OR NOT TO BE COMMERCIAL,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最后杨同志还是决定了NOT TO BE,也赢得了落跑漂亮妞的欢心。
【如何众叛亲离】冷暖自知,坚持意味众叛亲离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1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