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与其说这是一部悬疑片不如说这是一部对弱気な人(性格怯懦的人)的一部鼓励片。
女主雪姬从小到大一直表现地唯唯诺诺,不敢正视别人的眼睛,沉醉于童话世界,当遇到欺负或者是不如意的时候,她会选择通过构建想象世界逃避现实宽慰自己,老老实实地活下去,坚信将来一定会有好事情降临到自己身上,哪怕眼前的恶人恶事将来也无可避免。
这让我想起了我在日本工作时同部门的一个女生同期。个子高高的,说话口无遮拦,培训第一天因为场景模拟为支店长的角色,被大家迅速记住她的绰号--支店长
从键盘杀手们想到《BBS乡民的正义》和《搜索》,时刻警惕被引导的判断,不负责的结论,和冷漠。
虽然整个过程中都觉得城野美姬不会是凶手,但看到开车回家那段心里还是咯噔了一下:“不会拿刀出来吧?”作为旁观者的信任,果然还是不够坚定。看到病床上的老人挣扎着说“那孩子不会做这种事”的时候,终于松了一口气:还好,还好还有一个人。至于夕子,我多少看到了一些自己的影子:虽然只有在暗处出手的勇气,但如果要和你一起对抗全世界,狠狠心我还是想做到。
每每看到校园霸凌的桥段就要在心里细细回想小时候是否也做过“帮凶”,只记起一件:小学时,和班里女生集体开一个寡言、举止扭捏的男生的玩笑。一定还有许多,算上那些为霸凌助力的沉默,只是我都忘记了。长大以后才反应过来儿时被孤立和集体嘲笑的经历在“受害者”记忆里留下的痕迹那样深,而我们,只记得那些善良、乐于助人的自己。想到自己以后或许有天也会有小孩,每天都会有许多还没长出坚硬外壳的小孩加入这个世界,就想这个世界不可以还是这个样子啊,应该更好一点。
4
好看在哪?
事到如今我已经坦然视我的推理作业片单为日式拖拉机现实主义片单了。真想敬告日本导演们别惦记你那罗生门了。
关于杀人事件,在一个日式细腻现实主义背景下,nanao作为被害者简直是集天地之恶劣于一身,甚至连唯一的优点长相在雌竞环境下也是完全可怕的debuff存在。这样的人物设置对整个主题来说已经有割裂感了,更不用说她和其他几位主要角色除了同事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关联。同样,“火”的运用已经和童话故事原型没有关联了,在做了一系列真实叙述逻辑后,将最后的核心谜题巧合化处理
“白雪公主杀人事件”总要相信未来一定好事发生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2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