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血是萨米人的民族仪式。女主帮妹妹割下一小块驯鹿的耳朵,宣布这头驯鹿属于妹妹
第二次血象征着萨米人受到的伤害,女主因为是拉普人被几个瑞典男孩在耳朵上割十字,就像中国古代的墨刑。
第三次血是女主与少数族裔身份的割席,用杀死驯鹿的一身血来表明自己要融入主流社会的决心,逼母亲交出父亲的银腰带——卖了钱就可以交上瑞典学校的学费了。
今年我看了70部影视作品,当然还是以电影为主,零星地看了几部电视剧记录片。好的作品特别特别多,《萨米之血》不是最好的,我甚至都没打五星,但是是最触动我的。所以我也不说推荐给谁看了,一千个哈姆雷特嘛。
我没想到这部电影会给我留下这么深的印象,看之前没想到,看过以后也没想到。
我在极地光影电影节看了六个短片、一部记录片和一部电影,这部电影是唯一一部在大厅看的,因为太小众了,临时做的字幕也来不及加上,就在大银幕下临时加了字幕器。
看的时候特别难受,几次想逃。我平常看电影费时间就是因为遇到一些画面我会逃避,暂停上半个小时才缓过来,或者好几天。在电影院是逃无可逃的。
现在我脑海里都还能回想起悠扬的Yoik(萨米人唱的民谣);那个给人感觉特别像王菲的瑞典女老师;那个帅得我窒息的Niklas;还有女主角Ella Marja倔强的脸庞。
女主角拼命想摆脱自己的出身,正好撞上我的经历。
就像大沛沛最喜欢的三部电影之一,和《战争之王》、《肖申克的救赎》并列的是《Zootopia》,他朋友还诟病他居然把迪士尼和肖申克排在一起
萨米之血:阿曼达·克内尔担导,原来这才是北欧原住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2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