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应在暑期档上映的《头脑特工队》来到中国,只能在国庆档后期,一个不咸不淡的日子悄悄地走进中国影院。在“国产保护月”的暑期档,国产片《捉妖记》和《煎饼侠》平分天下,打破票房纪录的电影制片方忙着举行一个又一个庆功宴。对于庞大的中国电影市场来说,掩耳盗铃真的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儿吗?用这种强买强卖兜售电影票的方式,变相地绑架观众,实则与强盗无异。在大国崛起的今天,中国对于文化的输出还是输入都十分谨慎,但是这种小心翼翼如同让中国电影身处于婴儿房的保温箱中,而所获取的票房胜利只是一叶蔽目,不见泰山。自卑的文化心理反而助长中国电影一味地沉寂在虚构的美梦中,不愿醒来。不过,无论你愿不愿意,《头脑特工队》还是来到了中国观众的面前。
没有欢乐回忆的童年一定是惨淡的人生,但是人生不可能仅仅是毫无挣扎的欢乐。一句文艺腔调的心灵鸡汤想要熬出雅俗共赏的味道,不太容易。可是,皮克斯总会把人类心中那些“矫情”却美好的情感不慌不忙地展现出来。比如,坚守纯洁爱情的机器人瓦力(《WALL•E》),又比如
一不小心,把立誓今年再不看动画片这件事情忘得一干二净,全然没有意识到前方高泪点预警。就这样我一脚踩入《玩转脑朋友》的大坑,妥妥哭得不能自已。
朋友圈里做心理学及其周边的人都对此片大为推崇。看完我也觉得棒极了!影片让快乐小姐(乐乐),忧伤小姐(忧忧),厌恶小姐(厌厌),愤怒大叔(怒怒),恐惧先生(怕怕)掌管着我们从出生到现在的每一天。这让什么多巴胺、脑内啡、肾上腺素之类的医学术语靠边站。我们对每一件事情的反应简化成情绪五将之间的博弈。或者开心,或者难过,又或者夹杂愤怒和忧伤。看到某些情节不禁好奇自己脑子里的情绪五将是什么模样,而我的性格岛上又开着什么颜色的花。
童年的玩伴,青春期的反叛,课堂上的走神,未来的男盆友的长相……我们在现实与想象的夹层里一天天成长,每一段交汇虚实的记忆造就了我们的不同个性。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绝大部分记忆都慢慢黯淡褪色然后被丢下记忆焚化场,化成一撮灰,散出一阵烟,最后灰飞,烟灭
很久很久以前,当我自己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12、13岁吧),我曾经买过一本《荣格心理学入门》。里面讲到,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或者痛苦的时候,会返回到自己的潜意识,在潜意识里人会变得非理性,像孩子或原始人一样,但人在潜意识里面积蓄力量,然后重新回到现实中去,荣格称这种心理行为为“退行”。不知道荣格是否真的那么讲过,也不知道我那时候理解的对不对,但在我的记忆里,我是这样理解“退行”的。
这段话对我影响很深。我开始理解自己的情绪为何会失控,会陷入无法摆脱的幽暗深谷,而这并不总是坏事。“退行”这个概念在冥冥中给我信念,告诉我某些抑郁的时刻是正常的,我只是在积蓄力量。
今天去看Inside out(真不想叫它《头脑特工队》),里面的“忧忧”(sadness)就让我想到了“退行”。忧伤让人变慢,让人失去行动的能力,让人难过。但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啊。像“乐乐”(joy)一样一路高歌猛进固然好,但是在遇到挫折和痛苦的时候,能够慢下来,能够停止,能够难过,也是必不可少的。
有人天生乐观
《头脑特工队》与孩子们聊聊大脑那些事(有剧透)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