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维基百科的义和团运动这个词条中得知这部影片的存在的,所以看之初带有偏见,觉得又是一个歌颂农民运动的时代产物。
恩,如果你也是从维基百科上对义和团进行的了解的话,你也会有同样的感受的。
但是看了之后发现这部影片所蕴含的远比义和团要深厚得多,看上去是部跟风的动作片,实际上很值得一说。
因为没看过原著,不知道对原著的修改到底有多少,所以这里面都不提冯骥才先生。
傻二名字不好听,但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绝对的完人。
他身怀绝技,其绝技是从小苦练得来,来不了半点的虚假,也没有天赋的加成。体现出古人一直以来提倡的勤、苦、不问天资但求后天的学习观。
他身怀绝技却又深藏不露,更不以绝技为生,老老实实干着极端朴素的工作,甚至清苦得有些难以为继。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提倡却又略显矛盾的一种观念,即人要有本事,但不能靠这本事去钻营,不功利,不卖弄,这才显得高尚。但人如果没本事,也不去钻营,不功利,无所卖弄,又会被当作是废物。所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真正的高人都追求隐居在山间,以穷为乐
神鞭这部电影是由冯骥才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可以定义为一篇传记类小说,这类小说的鼻祖至少可以追溯到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列传。而冯骥才又曾被评价为擅长以单个“小人物”的历史映照一个时代的悲苦。看过电影后,的确有这个感受。
电影看了两遍,从几个角度聊聊我的感想。
励志,他告诉你小人物也可以名震四海。一手绝活就是安身立命的本钱。另外,绝活也要与时俱进。不让留辫子了他该怎么办?这是我开始看就担心的,最后,他练成了其他绝活——神枪手。在这里我不得脑补一下,他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以说有练成一手绝活的本事,不仅仅是会一手绝活。不仅有“鱼”还特别会“渔”。放在现实中这个道理也是通的,将一门技能学到极致,你就会火。即使技能过时,你也会很快学会它迭代之后的技能,并且可以做到极致。举个不算恰当的例子,现在一些网络大v,他从网络的任何时期几乎都在把持着网络,从论坛到博客、微博再到公众号。不止是会写能写,这里说的是会运营,很快掌握新鲜事物,因为有基础。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发现,这部电影的摄影是顾长卫
神鞭:王亚为领衔,辫剪了,神留着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6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