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手铐的旅客,直到最后一幕才直到其含义。忠诚的老干部,凶狠的特务,曲折的抓捕经历,似乎是80年代初期以及70年代很多电影的标准元素。
在这部电影里看到很多文革时期生活化的场景,比如混乱的小城里标语遍地,造反派满街乱飞,革命小将在路边齐跳忠字舞;拥挤的火车上人满为患,连行李架上也有人在悠闲的享受旅行;以及后半段里出现的当时西南边疆的风土人情,都比电影情节更有趣味。有个桥段很有意思,火车上的乘务员发现车厢地板上有一只王八,顺手抓起转身向人群询问:谁的王八??这是这部紧张的谍战电影里难得的轻松一刻。
电影的插曲《驼铃》早已广为传唱,这首深情款款的歌曲每次听到都让我感到内心温暖。只是在电影里音乐响起的一幕,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般友谊绵长,难舍难分,似乎欠了火候,味道还不够浓。
值得一说的还有蔡明老师的青葱出镜,真的让我眼前一亮,一瞬间还以为是马大姐的又一次穿越旅行!这个惊喜比范冰冰在泰囧里的亮相更让我感到刺激~^O^~
女特务一回到家
打开一个进口收录机,放disco音乐
然后脱掉文革时期女性典型服装
穿一身紫色透明 纱装 睡衣在房间里扭动
并喝了几口洋酒
呵呵呵呵呵
看来只有像女特务这样的不正经的人 才能穿那样的衣服 听那样的音乐
感觉片子的拍摄地点 和 小武 的拍摄地点是一个城市
今早,不经意哼起一首歌,然后就蓦然一惊,这是什么歌?好老啊,老到我已经记不清太多歌词,只是随着较为熟稔的旋律唱个开头:“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耳边响起驼铃声……”
百度,输入“驼铃”,点击搜索,查到了,歪打正着,居然这首歌就叫“驼铃”,点开歌词,啊,看到了:
送战友,踏征程.
默默无语两眼泪,
耳边响起驼铃声.
路漫漫,雾茫茫.
革命生涯常分手,
一样分别两样情.
战友啊战友,
亲爱的弟兄,
当心夜半北风寒,
一路多保重.
送战友,踏征程.
任重道远多艰辛,
洒下一路驼铃声.
山叠嶂,水纵横.
顶风逆水雄心在,
不负人民养育情.
战友啊战友,
亲爱的弟兄,
待到春风传佳讯,
我们再相逢.
再相逢.
耳机中传来了蒋大为宽广雄厚、嘹亮奔放的歌声,我的心竟按捺不住的随之激荡,曲风娓娓,并不激烈壮阔,词意浅白,并不风花雪月,蒋大为就像是讲述心情般悠然歌着,我眼前却幻化出茫茫戈壁,一两白驼迤逦而行,渐渐远去,风中送回驼铃阵阵,道别惜惜……
歌词旁边写着“电影戴手铐的旅客主题曲”,哦,对,还有这部电影,那时我应该很小吧
小时候对这部电影,印象最深的就是蔡明和于洋在火车通风管道的片段。今天重看,本就有多重不同的特殊感情,因此更是泪点频频。。。如今再看,想起47年特瑞沃·霍华德主演的一部电影《They Made Me a Fugitive》(他们使我成为亡命徒)。身负冤案,背水一战,自证清白。但我们的故事,更有骨有肉、有血有泪、“有凭有据”啊。
主人公刘杰让人感动之外的敬佩,在于虽然被造反派打倒,一切身份都被抹黑,但在国家机密受到威胁时,依旧挺身而出,对叛逃嫌疑犯穷追不舍。从大同到洛西,再从洛西到祖国的“南门”边陲
很好啊,80年代初期的电影拍的很好,2大侦查员,于洋和印质明联合上演。总比80年代后期的那些怪力乱神的跟风作好100倍
特务苏哲和他爱人小黄,到底属于哪个部门?如果他们是火箭燃料样本的保管人员,那应该隶属七机部(航天部)或国防科工委,怎么会接受公安部长高原的领导。另外,签发刘杰通缉令的单位居然是国家科技部,莫名其妙。还有就是关键道具-特务上衣别的徽章,这么指甲盖大小的物品根本存放不了高腐蚀性的火箭燃料。不过瑕不掩瑜,现在看经典还是历久弥新。
“戴手铐的旅客”深入人心!大陆娱乐片的开山之作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7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