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3
美国人视角拍的日本如何偷袭珍珠港,还是另有一番滋味的。日本海军曾经如此强大,特别是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后,独步太平洋海域,笑傲江湖。一解长期受陆军压制的心头之恨。不过偷袭珍珠港的主要策划者,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是日本军部少有的了解美国是个后劲十足的国家,可惜被排挤出决策层,说话不算数。他预测如果和美国开战,日本最多能撑一年,一年以后就很难说了。山本在舰队已经出发去珍珠港的情况下还是期盼日美议和成功,都说开弓没有回头箭,山本没有等来回头的机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角来看电影,我觉得影片的高潮不在于狂轰滥炸珍珠港那段,我喜欢日本军队启程:凌晨时分天色蒙蒙亮,第一攻击梯队出发,南云忠一率所有指挥官在舰桥上,还有所有舰上其他人员到甲板上,为他们送行,那种生死未卜的感觉,背景是大海日出(日本海军的军旗)某种意义上的日出即将来到激动人心的时刻,看得我心潮澎湃。70年代拍的精品,现在的电影缺的就是那种记录事实的勇气,非要插些男男女女的爱情,战争就是战争!
在一年中最热的季节看这部影片,说实话有点走神,不过场面的恢宏和纪实感绝对让现在的所谓历史剧汗颜。
录:《虎!虎!虎!》(Tora! Tora! Tora!)是由美国和日本合拍的一部反映真实历史的影片,于1970年上映,时长为146分钟。这部影片采用了日本人在偷袭珍珠港大获全胜后,向其旗舰发出的电报密码tora,tora,tora作为片名。Tora在日文中意为“虎”,因为日本人迷信地认为,虎是一种能平安地从千里征途上归来的神奇动物。但在该片中,to是日文词totsugeki的头两个字母
今天正好是偷袭珍珠港69周年。夏威夷时间比北京时间晚了18小时,所以现在仍然是属于69年前那个“最长的一天”。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战争片,或者说史诗类战争片基本上从银幕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以个人或者小团体的视角下的整个战争。不能说这种形式就不好,但是那样需要强有力的剧本和无以伦比的人物剧情调动能力,而且篇幅不能小。兄弟连是典型,但是那需要用20多个小时才能从一个连队的角度展现出盟军伞兵部队在西线作战的磅礴全景。同样是偷袭珍珠港这个题材,2000年迈克尔·贝拍摄的《珍珠港》就相应的成就了一个反面的典型。历史事件完全成了几个在这个事件中根本无足轻重的小人物三角恋的一个背景……
所以,当现在,又一个(也是每一个)太平洋战争开展日来临的时候,首先想到的电影,就是这部1970年美日合拍的《虎!虎!虎!》。作为狂热的二战历史迷,特别是太平洋战争迷,加上电影迷。《虎!虎!虎!》毫无疑问是我心中的经典,没有之一,如果说余下的时间只允许我看一部电影,那么就是《虎!虎!虎!》。
美方接到日本最后通牒的时候,珍珠港被袭已经持续了55分钟。山本作为日本海军的总指挥官,熟知美国的个性,如果不是正大光明的宣战,一定会激怒这个最强的敌人,当他得知宣战书是在战后才被传达到美方时,他毅然停止了原计划的第二番空袭。
另一方面,即便没有收到日本的最后通牒,美国也早已顺利拦截了日方的电报,但是由于各种混乱和掉以轻心,才得以在1941年12月7日被日本成功空袭。不过严格说来,日本对珍珠港的攻袭并没有达到真正的目的,原计划准备摧毁的三艘美国航空母舰,竟然没有一艘停泊在珍珠港,这也就预见了日本最后的战败。珍珠港被袭使美国放弃了原本的中立,由此卷入到二战中来。
其实,珍珠港事件,个人真的比较倾向于是当时罗斯福总统策划的苦肉计,如果美国继续保持中立,日后德,意,日,轴心国真的控制了欧亚大陆后,美国就真的无法独善其身了,所以美国必须成为同盟国,制止轴心国的霸行。还有一点想说的是,不评价战争本身,双方的将领确实都是怀着赤诚之心,至少电影中确实如此。
据说是关于偷袭珍珠港最好的电影,在2010年就标记了想看,今天(都2015年了)才在Amazon Prime上看了。的确很赞,推荐给所有喜欢战争片的人!背景交代的很清楚,大战在前的紧张和兴奋的气氛也渲染得足够强烈。看着美国人一次次无视截获的情报和雷达,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这帮人怎么会这么笨呢!
尤其是偷袭当天早上7点多雷达站的小哥汇报说有一大波飞机成阵列奔来的时候,信息中心竟然会想当然地认为是他们自己的B17飞机!这个最起码的敬业精神不该是确认下到底是不是自己的飞机吗?!
《虎!虎!虎!》脱啦,脱啦,脱啦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20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