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东欧剧变,罗马尼亚革命对齐奥塞斯库的控诉与判决,让罗马尼亚改变了“颜色”。可资本主义的进入与逐利,并没有让后社会主义时代的人们迎来更好的生活。在《医者仁心》中披露了医院是如何沦为商人获利的屠宰场以及官员贪污腐败的重症地,资本对人的异化,或者说权力的资本化,使得体制内九成以上的人甘心违背道德收拿好处。面对如此现状,对个体或某一群体的追责都是无力的,人们应该直面的是整个结构所出现的问题。于是,电影借用对现实的批判也在隐隐地追问过去。
定档11月11日,源于撼动罗马尼亚社会的重大事件改编的电影《医者仁心》,作为“2021年中东欧国家优秀影片播映活动”的第四部作品,将在全国艺联专线上映。
1. 一场消毒剂引发的风暴
自新冠疫情以来,消毒剂成为了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从我们熟知的医用酒精,到不熟悉的戊二醛、氯已定,我们信任这些看不见的有效成分凝结成安全屏障,保护我们远离细菌和病毒。可我们不会想到的是:假若这些守护我们的消毒液被稀释,它会给我们的健康与生命带来怎样的后果?又会怎样侵蚀和坍塌社会的信任系统?
罗马尼亚.电影
《医者仁心》.透过屏幕观察不同国家的内在;平时能看到罗马尼亚的电影机会不多,基本都是好莱坞大片。这部电影,也揭示了在罗马尼亚体制下医疗系统的问题;虽然是资本主义国家,但依然官僚.腐败在系统里盘根错节;年轻的外科医生本着良善的天性,为了真相,欲与体制集团抗争,四处奔走;历经挫折,最后也只能善罢甘休!
全剧以类似跟拍的近景处理,在同一现场;没有大的外景,都是局部场景;环境的变化,声音,呼吸,都是近距离的;内容反应很深刻。最后的放弃
作者:虞晓
来源: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
我们有多久没有在电影院线看过罗马尼亚电影了?
敲黑板!罗马尼亚导演加比·弗吉尼亚·萨尔加(Gabi Virginia Șarga)和加泰林·罗塔鲁(Cătălin Rotaru)拍摄的长片处女作《医者仁心》已在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专线上映,这不啻是值得影迷们兴奋的好消息。
它意味着久负盛名的“罗马尼亚新浪潮”电影,终于登上国内艺术院线的银幕。
与当年戈达尔们在法国被命名的经历类似,“罗马尼亚新浪潮”是由电影节评委和媒体影评人共同加冕的“名号”。
影片有点被译名耽误,原片名是一句古英语——Thou Shalt Not Kill,是十诫中的第六诫:不可杀人。就算直译成“汝不可杀人”,大抵也比现在这个片名吸引人。
影片改编自2016年的罗马尼亚公共危机——医用消毒剂稀释丑闻。这部电影偏纪实风格,多次运用冗长的叙事镜头耗磨观众的耐心,同时也是为了堆砌窒息感,类似《艾达,怎么了?》,这种窒息感在警察署的那个十几分钟的长镜头里被推至顶峰:克里斯蒂安连续三次给不同级别的警察陈述事实,直到他忘词、崩溃、又哭又笑,一切演变成一场闹剧。
【医者仁心】得不到回应的努力所引致的悲剧收场,更能让人警醒和思考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21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