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车轮无声碾过,
记忆的绳索仍是一片鲜红,
黑夜降临,
众生皆在,
你眼中的白月光,
映照着别处某人。
眸子里的星辰,
早已被眼泪冲刷成痕。
难寐啊,
既非故土之奴隶,
又穷极耻辱。
恍惚之间,
家乡就在眼前,
妈妈端着香喷喷的饭菜,
梦中慈祥注视。
美好这个东西真的存在吗?
还是只有永恒炼狱。
且看人性这个东西,
到底是散发光辉,
还是在揭示丑陋。
也许,
信任可以打破,
诡计也能拆穿。
但人心,
比鬼更甚。
那段沉重,
不许忘,
也不能原谅,
更不可成为那样。
我从来不看战争题材剧目,至少不主动去看。从地图和书本上,按照坐标的位置理解战争很容易,从利益纷争开头,划分势力范围结束。可是亲历战争,应该是另外一种感受。我无法用语言形容看完战争片的压抑和愤怒,不论战争的结果是胜利还是失败,它带给个体的、国家的、民族的,全是伤害。不管大历史如何书写,组成历史的始终是人,一个一个鲜活的个体、生命,也许没有人还记得他们的遭遇,湮没在大环境中的个人命运是多么微不足道呀。我们不断的追忆过去,追忆曾经生动的那些生命和故事,就是从这些回忆里,我们才能渐渐拼凑出历史的本来面目。
从现在开始看《记忆的证明》。这是一部前几年的电视剧,我曾经很刻意回避的题材。坐下来看吧,看看除了战场上的枪炮厮杀,那些被遗忘的战俘、劳工的故事。
一段刻骨铭心的痛。
最大的看点就是国民党,共产党,工民军,日本军各类矛盾间的解和化。阶级矛盾转为民族矛盾,内部矛盾转为外部矛盾,个人矛盾转为人性矛盾,战争带来了瓦解固有矛盾的新矛盾。个人的选择方显价值和魅力。
片中的对戏十分精彩。叙事结构庞大,鲜明的人物性格,无法抽身的悲剧命运,剧本和导演都很出色。看后,正气凛然,荡气回肠。
再次看《记忆的证明》,还是觉得是难得的经典。细节方面:1、首先非常喜欢该片以日语为主,并配备翻译。毕竟故事发生在日本,以及反映战后日本人对战争的态度。2、叙事及线索,古今结合,融会贯通,避免了平铺直叙手法的一些弊端。内容方面:1、看到的是一个在斗争中形成的统一战线在对日本进行抗争:包含国民党、共产党、间谍、乡绅土匪类等。2、看到了中国人国民性的特征:当有外患时,团结得拧成一根绳,外患消除时喜欢窝里斗,正是这些特性被日本人抓住利用。3、日本人对战争的态度:有虔诚认错赎罪的,如池田、宫崎美惠子;有顽固否认的,如冈田、山花隆美等;有推卸责任的,理由是他们是帝国的军人,身不由己;4、觉得冈田最后讲的话比较真实,要让日本社会完全接受他们的上一代犯下的错误比较难,不现实。从仓津岛的荒凉及杂草丛生的中国墓碑就可以反映出。而更具讽刺的一幕是:一条狗的墓碑和一千多中国劳工墓碑都差不多。5、尊严的争夺战。既有中日军人,也有中国内部之间的。身为战俘,他们其实真正争取的是最起码的尊重
今天是2020 / 02 / 02 5:27 看完了本剧。本片央视首播在2002年。看了网上首播在2002年。当然这个年份是记不清楚的了,只记得那个时候上小学,而且还没放长假(03年非典),大致可以确定是在02年首播时候看的,而且是央视1频道。记得那个时候我家应该还是黑白电视。而且,使用天线看地方台,中央1频道还不稳定,有时候就看不到,有时候就能看到央视1频道。
总之,那一年在央视1频道看过一点点(当时那个条件看不完整部,只看过几集),零零散散的记忆,却尤为深刻
我不是很喜欢这类叙述方式
以现代和过去相结合
算是比较新颖的方式吧
在现代有一个探寻的过程
这样也可以缓和压抑、沉重的气氛
比如有个地方 我差点涌动了
可镜头瞬间拉回了现代
我恢复了平静
可是,也许是喜欢自虐
但是我希望一直沉浸在那段历史里
我接受那种黑色的环境
这样更刻骨铭心
所以
遗憾,没有看见很多老段的戏 (基本是冲他来的,和这段历史)
遗憾,直到最后,我才明白夏明远的热血
遗憾,因为现代我不喜欢看,这部戏看的不算很仔细
遗憾,我没能多次涌动,没能深刻的体味那段历史
也许是,我太过铁石心肠
也许是,我心不静,没能体会电视的好
我知道,我会再看
看三宝为团座义无反顾
看老段忍辱负重,慷慨就义
看暴动的开始和结束,看努力和流血
看我那么多同胞的苦难和伤痛
看劳工们眼含热泪悲愤的齐唱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 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 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记忆的证明】虽未大火,值得看到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28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