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世界不配他高贵的天性 别有居心 引导舆论的民官比无知屁民某种程度上更面目可憎 他作为敢于说出真话的“战斗英雄”一开始就不是为人民而战 很好说明了 英雄不一定是好的政治家 他是勇猛善战的奴隶 是阶级思维固化至深的贵族 他鄙视穷人厌恶虚伪 正如抖森而言 he is so pure 影片开头我一直怀疑母亲对儿子的爱并不纯粹 他爱的只是儿子的荣誉 令她引以为傲的谈资 直到儿子被赶出罗马时 那个伤心是本能的 真切的 下半场看的有点如坐针毡 时间太久了 观众已经坐的有点累了 中间虽然有15分钟修场 但我还沉浸在上一剧
莎剧独特的魅力就在于,能让我一个从来没看过任何一部的人看得津津有味。《科利奥兰纳斯》真的值我的票价,也满足了我想去看抖森的想法。这一场人还蛮多的,而且多数都是年轻人。
大家不约而同get到的笑点是从抖森嘴里说出来的hydra,小小的串戏。抖森演的Martius是个悲情人物,他为国家出生入死,却又因为独属于他的骄傲和坚持被当作罪人驱逐出境。无知的群众被蒙蔽了双眼,不过是人云亦云,当他们意识到错误已经酿成又只能苦苦哀求,实在是莫大的讽刺。
Martius和Aufidius之间的对手戏很有意思
那些荒谬的细节,谁说就不会发生在我们身边呢?
马歇斯是悲剧。他是战场上的英雄,视保家卫国为最崇高的使命,不惜性命,冲锋在前;蔑视退缩的展示,身染鲜血鼓舞士气;战争获胜,功高无量,却不邀功不骄傲。但他同时自视高傲又尊贵,不愿低头,忠于自己的内心。他看清了民众狭窄的眼界和容易被左右的情绪,因此蔑视人民,却也因此被人民唾弃。
在人民眼里,马歇斯是狂妄自大的,是看不起人民的。这是实话。马歇斯的阶级主义也是导致他悲剧一生的主要导火索。
但这能全归咎于马歇斯吗?我觉得
《科利奥兰纳斯》。英国国家剧院。抖森就是行走的荷尔蒙本蒙,这个反差更衬托出了对洛基的另一种演绎是多么优秀。
现在已经不是民主制是不是福山所谓《历史的终结》的问题了,在这个民主受到空前质疑的时代,它的低效率、群氓、随意的一面不可避免地暴露了出来。
这时候我们就会把目光重新投到民主的源头:柏拉图对此的鄙薄,科利奥兰纳斯的悲歌,陶片放逐法的喜剧…
无论是田中芳树的《银河英雄传说》,还是燕垒生的《天行健》,早已预示了今天的这个故事:两种制度如同DNA一样纠缠在一起,难解难分
花了一整晚的时间看完了一部伟大的悲剧《科利奥兰纳斯》,太震撼了,纯悲剧性质再加上演员们出色的演绎,让莎翁本来就十分迷人的对白与剧情变得更加有张力,从头至尾都把我的心紧紧的攥在那个并不宽敞的舞台……
科利奥兰纳斯那句“I banish you”,还有最后那几句“mother”,他每一滴因被放逐的恨、被亲情所打动而流下的泪,都重重地砸在我的心头,科利奥兰纳斯的悲剧,始于他的高傲与自尊,又终结于他的柔情……
记得抖森在解释这个角色的时候说“他拒绝最合情合理的人类情感
看了之后,感觉我的灵魂都受到了伤害,结局真是太沉重,也太令我难受了……以至于听到散场观众的笑声都觉得刺耳……唉……莎士比亚究竟是怀着多么深重的,对爱的怀疑和对仇恨的坚定才写下这出戏的呢?否则他做不到像这样,诱惑人放下理智的铠甲,又被一剑刺伤了灵魂…真疼。
看这出戏,我时常怀疑这是真实事件的记录,因为其中的人性太过真实。然而我又推翻自己的怀疑,因为很多时候我并不理解角色的动机。
民众要求掌控权利,这有错吗?
然而缺乏独立思考的选民们容易被操控和利用
【科利奥兰纳斯】一部陌生又惊喜的莎翁剧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28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