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风《舌尖上的中国》,特别是解说词,不过摄影条件差了些。看完我发现我对广东菜确实喜欢不起来。
第一集·鲜:鳗鱼,荔枝菌,重壳青蟹,清远鸡,冬笋,酸笋,广式腊肉,新年盆菜。
第二集·偏:沙虫,禾虫,竹鼠,桂花蝉,龙虱,田鼠,红菌豆腐,竹虫(太tm重口了)。
第三集·时:迟菜心,木棉花,菠萝,龙舟丁,豉油鸡,薄壳米,广式腊肠,蛇。
第四集·精:蚝,叉烧包,虾饺,荷叶,干鲍,蟹,干鱼鳔,羊腩煲。
第五集·造:粿,粽,老鼠粄,笋粄,木薯,鸭松羹,水牛奶,双皮奶,姜撞奶,鱼丸,墨鱼卵粿,水耕种植蔬菜。
第一集
潮汕饶平-麻鱼(海鳗):11-1月,咸菜炒麻鱼、清蒸咸麻鱼
增城-荔枝菌(五月菇):5月,未开伞清蒸荔枝菌、开伞清汤荔枝菌
珠海斗门-重壳蟹:11月,清水煮重壳蟹、重壳蟹蒸水蛋
珠海乾务-青蟹:深秋初冬成膏蟹
清远-清远鸡:葱油鸡、白切鸡
惠州南昆山-冬笋:10-1月,五花肉炒冬笋、冬笋蒸腊肉
韶关南雄-酸笋:春秋
第二集
湛江-沙虫:蒜蓉粉丝蒸沙虫、沙虫刺身、椒盐沙虫
中山竹排村-禾虫:农历九月初一、十五,禾虫炒蛋、爆炒禾虫
梅州平远-红菌豆腐:红焖红菌豆腐头
第三集
第一季共五集分别是鲜、偏、时、精、造。感觉都未能扣准这些主题完整而全面地介绍。选材上感觉也不是很有代表性。另外第二集就杀出一个“偏”,让人有点触目惊心。第五集提出:潮汕人为什么如此热爱粿?可是到最后也没有总结概括一个答案。而且潮汕的粿,哪只那么几个品种啊?实在是太多好了吧!可能是因为这样才有了后面的好几季吧。还是值得一看的。下面是我的一些观看随手笔记。
老广的味道•第一季(2016)
第一集•鲜
既捞既食,鲜宰当下。
汕尾红海湾。麻鱼学名海鳗门鳝。咸菜炒麻鱼。咸麻鱼。
第一集·鲜:鳗鱼,荔枝菌,重壳青蟹,清远鸡,冬笋,酸笋,广式腊肉,新年盆菜。所有的味道其实都是每种食材对自然生长的记忆,尽快食用的“鲜”也就是对这种记忆的最大保存。
第二集·偏:沙虫,禾虫,竹鼠,桂花蝉,龙虱,田鼠,红菌豆腐,竹虫。
饮食文化的差异,更关乎的是地理环境,对这这些食材“偏好”,只是岭南人的祖先,感激大自然的慷慨,就地取材罢了。
第三集·时:迟菜心,木棉花,菠萝,龙舟丁,豉油鸡,薄壳米,广式腊肠,蛇。
也许,按规律行事,按规矩做人,不逾越,不放肆
1. 鲜
汕尾红海湾 --- 咸菜炒麻鱼,清蒸鲜麻鱼
广州增城的西湖滩村 --- 清蒸荔枝菌,清汤荔枝菌
珠海西部 --- 清水煮重壳蟹,清蒸重壳蟹
清远笔架山 --- 葱油鸡
惠州南昆山 --- 五花肉炒冬笋,冬笋炒菜心,冬笋蒸腊肉
韶关南雄 --- 酸笋鸭
惠州罗浮山 --- 盆菜
8_9#((2(28_(($(2()2)#++_($(2(#($(($($(2(2(#(($(_($(2(2($(3(($($($($(2(2((#
未完
【老广的味道 第一季】还是值得一看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32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