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黎世电影节的那个放映厅Arthouse le Paris应该最开始不是放电影的吧,有两层不说,而且荧幕距离第一排最多只有一米,以及就坐在这个第一排的窝表示脖子已断( ╯□╰ )……不过这样Ben导演和Luke上台的时候基本可以摸到(我没摸)也算是值了。(Luke的腿辣啊啊啊啊么长……!!)下面是努力回忆的他们说的话,涉及一些剧透,请小心阅读。
1.电影放映的时候导演和Luke去吃晚饭了,回来台上连夸苏黎世餐厅好吃,苏黎世人民好,真是抱歉给你们这群可爱的人看了这么个(重口的)电影( ╯□╰ )!然后Luke就马上说我们晚饭吃的不是狗罐头hhhh→片中Charlotte给Wilder ( Luke在片中饰演的角色)上的那罐狗罐头并不是真狗罐头,而是牛肉,但是Luke表示是非常便宜非常难吃的牛肉,难吃到和狗罐头差不多了2333333。
2.第一天拍全身都是血的戏份的时候还很激动(我觉得我就要上战场了!!),第二十天就要跪了,求快拍完吧……的Luke。
3.片中Wilder重复喊自己的名字一遍比一遍疯狂的那段,是Luke喝了威士忌之后拍的,导演说你就甭管我们放开了去演吧
看完才发现是Ben Wheatley导的,比观光客那个神经病电影好多惹。结局十分意外,整部电影中女性形象一直缺失,但凡出现都是作为妻子,杂工,性物件和男权附属品,最后却发出了比下层人更直接残暴的起义。影片给我留下印象主要有三,一是男子气概的进化与退化,二是人性和兽性,三是微缩社会中的阶级表现。在男子气概方面,抖森的角色很明显代表的是metrosexual的男性形象,注重外表,斯文礼貌,甚至有时被会部分人认为是女性化或者娘炮,而撸哥的角色作为communist(房间里有切格瓦拉像),整体气质比抖森的角色粗粝许多,代表的是传统意义上的男子气概,强壮、粗犷、叛逆且不拘小节。普遍意义上来说,metrosexual的男子气概在现代社会里被认为是一种进化了的男子气概,更开化,更文明,但在这部反文明的电影中,所有男性角色,不论来自哪个阶层,最后都退化成了“原始野蛮”的男性形象。那两个前期西装革履后期一直穿着运动装的角色就是男性形象退化的最典型体现,虽然有点不太懂运动装是不是我推测的那个意思
建筑师的理念是希望通过完善的规则来让富人、中产、底层人三个阶层的人愉快地生活在一起。
开始的时候,大楼资源充足,一切设施正常,天下太平。
但是,好景不长,资源开始短缺,大楼内各个阶级为了抢占资源,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最终血流成河,富人全屎光了,底层屁民翻身做了主人,阶级洗牌完成。
这个剧情和人类历史上的朝代更替何其的相似啊!!可以说几乎折射了人类历史上的阶级斗争。
那么,斗争结束之后的社会,有因为斗争而改变吗?片尾抖森那句“Now, everything is back to normal.”暗示着,啥屁都没有改变,旧阶级被推倒,新阶级就会取而代之,继而开始新一轮的社会分层,然后阶级固化。当经济盛极而衰,资源短缺的时候,阶级矛盾又再显现出来,到了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就互相干起来,旧阶级被推倒,新阶级又上来开始下一个轮回!
可谓社会分层不止,阶级斗争不息。
《摩天大楼》把人间变为地狱的往往是那些美好而激进的追求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35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