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张面孔》 是本次电影节看的第一部影片,搜寻相关资料,发现影片想表达的主题十分热点且宏大——关于伊朗女性的生存困境,这样的主题放之世界而皆可。
影片以一位伊朗女孩的自杀视频开头,女孩诉说着自己的苦恼,表达着绝望,最后以上吊自杀,手机落下悬崖结束。别致而新颖的开头,确实吊足了人的胃口,但这种给人期待的开端也同样对之后的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无奈之处就在于此,似乎后面的内容并没有撑起导演宏大的理想。整体内容显得冗余。为表现村里人的保守落后,安排了多个对话情节
首发在嘉影movie公众号
[这个被国家封杀的导演又冒死出了新作]
说到禁片导演,有一个名字我们肯定无法绕开,他就是伊朗导演——贾法·帕纳西。
早年他师从阿巴斯,当了多年的副导演,后来拿着老师的剧本拍摄了处女作《白气球》,该片获得了当年的戛纳金摄影机奖。
随后他又拍摄了儿童题材电影《谁能带我回家》,拿下了洛迦诺的金豹奖,可谓是前途无量。
进入21世纪后,帕纳西开始将镜头对准了伊朗受压迫的女性,他在千禧年拍摄的《生命的圆圈》,用写实的手法来阐述伊朗女性的社会困境
《三张面孔》是伊朗著名导演贾法帕纳西独立执导的第七部剧情长片,虽然在71届戛纳电影节和《幸福的拉扎罗》并列拿到了最佳编剧奖,而在这样一个佳片云集的电影盛会,《三张面孔》则完全被《燃烧》等热门影片的火焰所吞噬。尽管如此,曾拿下两座三大电影节最高奖导演的新作,真的应该被忽视吗?我想不是的。
说到贾法帕纳西$#
伊朗电影可以说是国内影迷中既熟悉但又不熟悉的一个领域。要说熟悉,马吉德·马基迪的《小鞋子》和阿斯哈·法哈蒂的《一次别离》都是电影爱好者和电影专业学生的入门必修课,戈达尔关于阿巴斯的那句名言:“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阿巴斯”。更是早已经深入影迷心中。要说不熟悉的话,国内学术界对于伊朗电影的研究依然匮乏,这与伊朗电影这二三十年来在国际影坛享有的声誉并不匹配。伊朗电影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今产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但是在国内的宣传推广也远远不到位
三张面孔:有意思!折返的公路片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5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