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1:C][/img]
二战末期,美军千辛万苦从前线将他救回,并耗费数十年时间训练成价值三千万美金的杀人利器。然而二十一世纪初,他因为任务失败导致失忆从而脱离组织,遭到CIA追杀,竟只身颠覆两个特别行动小组。为了躲避特工追捕,他只好远赴宇宙深处,却难以忍受太空中孤独寂寞,故发布假消息骗来救援人员,再次遭遇意外而消失在宇宙之中。没想到,他竟在火星出现,并又一次遭逢大难孤身滞留。前面几次经历终使他学会独自求生,迎来救援。
这部电影,又名《我在火星当农民》,超级适合技术宅尤其是工程师和创业者观看。说它是一部科幻片?不不不,看完了你就发现,这个故事天天都在你身边上演。
剧情简介,大概是这样子的:
“我叫马特呆萌,在一个六人团队里做一个创业项目。刚开始我们进行得很顺利,直到突然发生意外,我们团队的其他成员走人了,带走了钱和资源,只有我留下来一穷二白。我眼前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怎么把项目做完,重新得到大佬的青睐,拿到投资;另一个是在资金到位之前,我要怎么活下来。”
“幸运的是,我的团队成员来不及带走数据和设备。虽然剩下的设备都老旧,虽然源代码都没写注释,但是用它们翻身不难。第一个问题解决了,就剩下第二个问题。我不刮胡子不洗澡,为了省钱自己种马铃薯养活自己,终于解决了吃饭问题。”
“让我感动的是,大佬们一直认真地关注我的项目进度,还派了专家给我远程指导,甚至跟我许诺说,只要我的项目能熬过今年,一年多后他们就给我投资,救我一命。”
昨天从电影院里出来的时候我就在想,这电影就不该和朋友一起出来看,就是一部适合自己一个人去电影院慢慢看的电影
先说故事和节奏,习惯了快节奏欧美大片的观众可能会觉得有一些平淡,我自己平时也喜欢去电影院看一些质量不错的商业大片,以我以往的观影经验来看这部电影的叙事比较平淡,节奏不紧不慢,让人感到紧张和兴奋的点在前中期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是很少
这就导致了电影院里前中期的时候比较安静,加上这片子也比较长,看惯了快节奏片子的观众大概会觉得有些闷。
而电影里的很多“点”普通观众很难get到,在文化上更偏向于欧美,大概是这个原因很难让非欧美观众对电影中的某些桥段和“点”会心一笑,而大部分的科学叙述的对话也不是大部分观众能懂的,带来的结果就是难以让国内观众代入到电影里,难以触动观众的内心
结果就是电影结尾的音乐才刚刚一响,银幕里还在播放画面,灯还没亮,我看的那一场却已经陆陆续续的有人开始迫不及待的离场了,你说这个时候如果身边的朋友也跟着站起来,你是让他们坐下来呢还是自己不甘心的跟着离开?
先刷了书再去电影院刷了剧,被自己剧透地不要不要的。总体来说电影改编地很不错,不过由于篇幅限制,部分重要情节被删,一些问题也没有时间说清楚。总结观影过程中被问的问题,在此做个小小的指南,以方便大家理解剧情。
注:中度剧透,且物理机制可能解释有误,欢迎拍砖。
Q: 男主马特呆萌为什么要在栖息仓内玩火,还差点把自己炸了?
A: 玩火是为了取水。NASA为了减少发射重量,没有携带很多水到火星上。而是利用水循环装置,循环吸收空气、污水、垃圾甚至排泄物中的水分(所以呆萌在取大家的便便做肥料时,真空包装的便便已干成粉末),而人体本身对水的净需求很少,因此少量的水足以支撑六位宇航员生活很多天。 所以呆萌取水主要是为了筹建火星农场。
土豆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栖息仓的存水远远不够。
于是只能化学造水,仓内储备了很多液氧,氧元素充足,但氢元素很少。于是呆萌拆了发射架中剩余的燃liao罐,窃取燃liao联氨中的氢。利用催化剂将联氨分解得到氢气,再将氢气点燃获得水~(注:联氨有毒,此实验大家不要复现)
《火星救援》中国人拯救的不光是马特达蒙,还有美国电影市场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