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ine fights battles,not wars.
谨以此台词代表自己对本片,以及世界上包括战争在内的绝大多数问题的态度。
譬如本片中自己关注的仅仅是作战阶段的细节写实,其他哲学问题不拿出来展开。
片中可以看到步兵连队中配属了战斗工兵
有若干工兵持金属探测器侦查建筑物后再破门的细节
在处理不明道路时有工兵被召唤来安放破障炸药(这名士兵后来阵亡了)
当屋外发现ied时,工兵走上前安放炸药就地引爆。这名工兵的军衔是staff sgt,EOD人员,此类单位中的处理人员通常军阶较高。
步兵在对屋顶的压制中使用了AT4
数次申请空中打击,无效以后不得不发动地面进攻(给所以认为空袭万能论的军迷)
发动徒步攻击后,进入目标院落前再次出现先行探雷的工兵
塔利班狙击手使用的是一支毛瑟栓动步枪
62分钟时有ied展示,稍后有较多的ied与工兵排除展示
以上是军事行动中技术层面的“有趣亮点”,写下来备忘一下
看过的相对客观的战争纪录片。避过了不必要的血腥镜头,将战争的紧张和荒谬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政治人物制定了阿富汗重建的几个步骤,marine corps的B连只是去执行,还要面对对当地无辜死伤民众的赔偿。镜头冷峻地记录了一切细节。
阿富汗警察部队与陆战队并肩作战其实只是前者被驱赶地胆战心惊去开门,怀着对诡雷和IED的恐惧。早熟的儿童让人看了心酸。将卫星云图与地面战斗特写结合对比的镜头衔接,说明了政治战略与普通民众的隔离到底有多远。
开篇声明,我不赞成任何的暴力和独裁——
这部纪录片87分钟,我看完它花了4小时23分钟,263分钟。除了一遍遍看某些片段的回放以外,我针对视频中的三个重点同步做了各种百科搜索,这三个问题分别是:1、SEALs中的个体对这场战争的真实想法;2、阿富汗仆从军被命令第一个上去踢门,这到底是美军的战略还是因为美军的懦弱;3、视频中的穆罕默德到底是小孩还是成人。
首先回答第二个问题(第一个问题纪录片的拍摄者主动回答了),基于我的搜索及对CQB的大概了解,大概率是陆战队的人怕自己伤亡,所以让仆从军踢门
导演只给出了问题,没用给答案,关键是导演的问题要给的全面客观,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它的意义肯定在电影以外,民主和自由,文明的进步,怎么去推动呢,以前咱们总理说改革要自下而上,我看说到点子上了,后来没有专家和学者来接茬,说了这些和影片有关么,阿富汗被苏联入侵,他们反抗到底,美国和沙特出钱,咱们卖武器,中情局出钱,咱们把毛驴都卖了,好去山地驮武器。塔利班,他们怎么不反抗呢,只有等他们自己反抗塔利班,我们的外力才有作用,他们再来一次9 11怎么办,还是等,就像咱们的边疆,老百姓自发去抓塔利班,说了这些,在回想电影的情节,和对白,是不是导演又给了答案呢,我们反思的电影给我们带来的我们自己的问题。
马尔亚之战:2011推荐,Sit down, no problem!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55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