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曼波兰斯基比较特别的作品,纷杂的叙事不到最后一刻不知道故事是要如何发展与收尾,粗暴野蛮的Richard、胆小软弱的George、水性杨花的Teresa、以及诸如会骂脏话及开枪的小孩等等,把本属于世外桃源般的孤岛变成一个争相离开的末路,虽然隐喻的指向性不如《水中刀》那么明确,但却可以有开放性的多重解读。
第一个镜头我就被震了。
后来被震了很多次,构图、镜内调度,太成熟了,根本不像一个33岁人的作品。东欧人好像天生知道怎么摆弄摄影机,而且他们的创造性强于意大利人。
荒诞性正合我口味,乔治这个角色令人叹服。这部戏既不惊悚,也不悬疑,这部戏是安东尼奥尼的黑色幽默版,你看不到现代社会的痕迹,但你能体会到那种现代社会的焦虑。
波兰斯基真是天才。
重看《荒岛惊魂》,终于感受到其中的幽默之处,并且不得不为波兰斯基的才华所点赞。有限的场景及人物间,营造出必要的戏剧冲突及张力,同时还通过幽默的方式尽情展示人性的一角。
凶徒的闯入,打破了原本看似平静的生活。电影一开始就展现了妻子不安分的事实,后来妻子也肆无忌惮地与客人进行调情。随着情节的发展,更能随处看到妻子对丈夫的不满:如两人独处时,妻子对丈夫的冷漠;在凶徒面前时,毫不留情地嘲笑丈夫的胆怯。与丈夫相比,妻子明显更具心机,与凶徒之间的相处更显得外向冷静,不仅不害怕凶徒,反而主动挑衅,发现凶徒弱点后刻意激发凶徒与丈夫之间的矛盾,最后成功脱离险境,并得偿所望地逃离发疯的丈夫,这也意味着其逃离了压抑无趣的生活。
丈夫的角色更显得耐人寻味,更像是中产阶级的代表,有点钱,追求品味,但实质性却毫无勇气可言,一切以妥协态度作为生存法则。因此面对凶徒的闯入,丈夫毫无办法,只能甘受奴役。但说到底,丈夫依然是男性,因此在妻子面前渴望保持男性的尊严,但在凶徒面前却屈服于强权,丧失了维护尊严的勇气
影名直译为“死胡同”,导演仿佛在此暗示了男主角最后只有“发疯”这一条路可走了。
Polanski早年拍摄的不少电影都包含这样的主题——“他人究竟是不是地狱?”(冷血惊魂,水中刀,唐人街……)。
但有趣的是,看完这样一部看似怪诞,绝望的电影,我对此的答案不是“YES”,(明证在此:坏蛋1号和坏蛋2号相互之间就存在着深厚的友谊)。
它是 一部可以称得上是“邪典”的电影,虽然按照导演的想法(“我只是想拍摄一部符合大众口味的电影“)。
我想,这位当年的“青年才俊”大概还没揣摩出什么叫大众口味吧!
年轻人原来就是这么可爱!
《荒岛惊魂》这是一部波兰斯基早期我不那么喜欢的电影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63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