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炎热,是颓色的黄昏
是某个孩子幻想的虚构
从垂涎着的成人不洁地拥抱中挣脱
是那些一走进镜子便被陌生了的人
爱对他们翻脸,雨水有说不出的危险
是新的开始和光滑的石板
是静止的涟漪,一圈圈快乐地旋转
是街上的妓女灵巧地撑着伞
老瞪着眼,痛楚给她们留下勇敢
轻一下,重一下,在那地方扔旧瓶子
轻一下,重一下,一只鼓在讲故事呢
是你用亚洲的手揣摩着她欧洲的骨头
你怎么会认为这一切会没有关系呢
诗是一切舞步中最优雅的动作
铁皮鼓,你喘着气,继续讲下去
是侏儒,是最快活的侏儒
你醒来套上短裤,睡在大街上直哭
疯样的年轻女子把糖放在胸罩里给你吃
乳头上涂满黄油,是给你舔
你狗一样的尾巴,在她们的裙子下晃来晃去
是侏儒,就是最沉默的侏儒
拆开你的鼓,你可以有辆新车
一双新拖鞋,装满阳光的阳台和桌布
你可以小偷一样奇迹般地拥有这一切
你没听我说,这究竟是为什么
铁皮鼓,铁皮鼓……我正抓住屁股
屁股…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铁皮鼓,来敲出自己灵魂深处的美好的愿望。奥斯卡因为有铁皮鼓才没有放弃生命。那鼓是他的唯一的伴侣,是他向混乱现实抗争的战友。无论如何他不能失去铁皮鼓。他的尖叫同样也是心声的表达,与世界抗争的武器。每个人的灵魂都是孤寂的。表面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然而每个人的心灵都很孤独。从奥斯卡的外祖母到奥斯卡自己,全家人以及邻居,甚至是但泽的人民,他们的内心都是盲目的孤独的。然而这些人却仍在盲目地懦弱地活着,也只能以满足欲壑和盲从统治阶级或强者来过活。只有奥斯卡还在为了心中那一片光明抗争着,发泄着,大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悲凉。在我看来奥斯卡的孤独与悲哀要远远深重过其他人。尽管他冒着生命危险拒绝长大,但是他同样经历了成人的生活经历,他也恋爱过,工作过,也有了儿子,甚至在决定长大之后经历了死亡,而后重生。生活本是这样混乱,容不得任何人拒绝。但是我们不能放弃心中的梦想,我们应该背起我们的铁皮鼓,守住自己内心深处的净土。
马策拉特的死似乎与奥斯卡有一定的关系,正如掐死卡尔梅克人身上的虱子一…
为了交影评作业写了这么一篇。在厦大锻炼出来不复制粘贴全凭自己乱扯的本事,还是有进步的。本文有大神撞见,还请多多批评。
——————————————————————————————
一年前读过《铁皮鼓》小说,对书中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印象深刻。故事中很多元素的超现实也让这个故事变得很奇特。但是,小说本身更多的是二战前后一段时间内现实的故事,因为对于小说历史背景的不了解和文化上的距离感,我最终也没能读完小说。
0,我看的163分钟版本的。奥斯卡的亲生父亲是那个舅舅,是个波兰人,蓝眼睛,在邮局工作。名义父亲是开杂货店的,强壮而温柔的店主,当然还有个卖锡鼓的犹太人也开个杂货店。。
1,故事发生地人群的氛围。在故事的发生地,那个年代是波兰和德国交界处(是吧?),描述主要从希特勒掌权掌权后开始?因为当我看到第一次房屋烧着的时候,我就想到了国会纵火案。。。杂货店老板也是个纳粹党员,应该是随该地区事态发展而成为党员的,属于随波逐流的那种。在他那需要激情的老婆问他,为毛咱们不能听元首的演讲?后来
3岁的奥斯卡有一双清澈的蓝眼睛,但是那里却倒映着成人世界的错综复杂。虽然那些事情超出了他的理解范围,但是他本能地厌恶,于是他拒绝长大。
其实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曾为一些即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感到恐惧,抑或在年少的某个日子里发现长大的艰难,内心里的反抗总是存在着的,它跟随我们走过人生的每个阶段,直至死亡。只不过,这种反抗在奥斯卡身上得到了极端的体现——他一个人走进敞开的地窖,把他的铁皮鼓放好,用尽力气推到碍事的酒架,从高高的台阶上跳下。
我想,他当时可能是想自杀。他懦弱到逃避成人世界的肮脏,却有足够的勇气结束自己的生命。人总是这样矛盾。可是,这是一次完全成功的意外。他并没有死,而是永远停留在3岁,不会长高,一点点都不会长。同时,由于声带发生了不规则的变化,他的尖叫能击碎玻璃,能伤害入侵者的耳膜,这样就没有人敢抢他的鼓了。
即使他选择把自己的身体永远停留在三岁的大小,成人世界的肮脏却还在继续。世界永远不会为奥斯卡一个人改变。母亲照旧每周四和杨叔叔幽会,奥斯卡跟踪母亲,他看到母亲…
《铁皮鼓》——论德国人对于隐喻的热爱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87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