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好几小时后北京奥运闭幕式开始。想起了几年前看过的这部影片。这次北京奥运在平安中度过,人民终于忘了开幕前关于安全的忐忑。
昨天还在场馆边看到绿油油的低空导弹阵地,其实幸福,安全离痛苦和危机往往就一秒钟距离而已。
犹如几十年前慕尼黑奥运村的夜。
近日斯皮尔伯格的新片(间谍之桥)在北美上映,影片由冷战时期美苏间在柏林交换俘虏的真实事件改编,据说专业影评媒体评价很高。对于斯氏作品我一向是以少女之心盼之、以少妇之身待之,自(辛德勒的名单)横空出世后就是雨打芭蕉湿绫绡,恍惚的一片春愁了。可惜这种美式主旋律影片在我国上映的可能性小之又小,西方的普世价值在我天朝上国被权贵们视为豺狼虎豹,普罗大众们又如鸭生印随般不把自己当人(其实不进也罢,广电局的那帮官员审片如同我等看毛片,撸完了全是剪刀手),所幸有救世主互联网还在
此片拍得一本正经,主题是暗杀,但是导演显然觉得不够。
于是,这里咱们来点感情戏,这里咱们来点思考人生,这里咱们来点惊悚,这里咱们安排和平有爱的美帝出场。本来,以上都没问题,但是你可能需要10小时的电影时间,导演贪多缺没有嚼烂,让人感觉一脸懵逼。
导演觉得,我要引导观众让观众思考。殊不知观众都是人,岂有你引导的道理,这种自大,只有某些大牌导演才会做,普通导演反而不轻易会这么蠢。
担心观众承受能力,于是取中一下,造成片子无法进一步精细,来了个各方面圆滑。你可以纯粹表现杀手们的行为,你也可以纯粹展示事件影响,你还可以侧面描写各方情况。如果单纯的拍电影,而不是刻意的说教引导,学问高的,自然会研究和思考,不爱太费神的,自然会没有包袱不感疲惫。
但是你啥都要,最终唯一的结果就是把影片拍到快3小时。刻意的安排剧情发展,刻意的转换表现,而主角不符合片子形象,更是傻傻的安排一些刻意的场景,还把巴以两方都批一顿,同时宣扬美帝爱好和平,最终拍了个不伦不类。
2005年度佳片,慕尼黑——一个人的胜利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9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