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最近太火了,单院长也很红,他那一句“择一业,终一生”让很多人都燃了。我没燃起来,只是很羡慕。
我2011年毕业,2012年10月找了一份自己非常喜欢的工作,终于,我没坚持下来,今年离职了。
我是一个普通人,我也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但我还是放弃了。
这纯粹是吐槽贴,跟这个片子没什么大关系。
我找到喜欢的工作时也是欣喜若狂,觉得天上掉下了馅饼,但是工作没有半年就被砸的头破血流。
工作再喜欢有什么用?五险一金不给上,每个月拿到手1000块,我拿什么养活自己?只能月月啃老。
作为一只化学狗去看修文物,看完我也想从事文物保护了呢「手动再见,才不要和小昕昕抢饭碗」,真正的艺术,真正的艺术家,默默无闻但是做的真的是很有意义的事,把历史绚烂的结晶修补好,就像在与历史隔空对话,每一件文物都有她的历史她的气息她的生命,修补文物其实就是传承历史传承文化,很高尚,真的有点动心,可是怕自己耐不住性子粗手粗脚=_=对了,石钟组师徒俩是学机械的吧,太6了,嘤嘤嘤想从事文物保护
首先声明,个人更喜欢原来的3集纪录片。但是也要承认在原来剧集先入为主影响下,导演这种剪辑方式本身就有很大的风险和勇气。
炫技也好、迎合市场也罢,既然是上大荧幕,必然应该是就有所不同。都知道大荧幕的情绪流和看电视不一样,而且如果看的是开弹幕版的原版,信息量和趣味性更是会天差地别了。
整个的观影效果感觉就是比较平淡,很多东西要靠脑补和回忆。有些桥段的必然性感觉有断层。导演在接受b站采访时也提到想把片子剪得开放一些,让每个人都有独立感受。但是这样做的后果是电影的节目效果就淡了很多,肯定会引起看过原版的观众的不满。
导演想的是用镜头和矛盾去推动电影的节奏,反而忽略了作为一部电视纪录片,他的受众们原本接受的就是用叙事和旁白那个形式。这样做就有一些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感觉了,这种形式老观众感觉变扭,反而是原作突出的地方丢掉了不少。
不过还是要给给一下推荐,因为片子的内核还是有的,导演的态度也还是有的。既然出品方把开画时间放在这个档期
叮叮咚咚的钟表声,笔刷划过纸面的窸窣声,在安静的影厅里回荡的时候,整个人感到无比的宁静,也为文化瑰宝的产生油然的敬意。该需要多少的热爱,才能让这些饱腹才华的匠人愿意留在这个古老的环境中矜矜业业,实在佩服。而且因为当时是和刚刚脱离考研苦海的闺蜜为了过圣诞一起去看的,如今已经各奔东西,所以对此片更有如此的情怀吧。想起和舍友聚在一起看这部电影的纪录片版本的时光,以至于现在听到陈粒唱的片尾曲,还是会泪目,为文物,也为当时的情怀。
我在故宫修文物:好看的纪录片片 和光同尘 与时卷舒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60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