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要把“跋”写在开头
常被身边的朋友鄙视,不怎么看电影大片,可能我就是这样的“不合群”,只会去看那些我心中的好片子,因此也就不能靠“写影评”养活自己。之前零星几篇关于电影和纪录片的长篇文字,都是观影后的有感而发,读者和听众走心了,即便人数不多,我依然满心感谢。
序
有个日子我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忘,看到今天9月29日这个日期的时候,瞬间抄起手机发了个迟到的生日祝福,已经过了两天。看来,我的青春呼啸而过了。嗯...就用这个感慨当作是文章的序吧。
一道暂无答案的填空题
9月28日晚,受到发小儿的邀请参加了电影《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首映礼,很贴心,票上还写了我的名字,满满的“专属感”。离得近,所有到的早。等待发小儿的空闲,一些影迷陆续在一块背景板前拍照,是一道填空题——“我____够了”
你现在心中,有答案吗?
昨晚和发小儿匆匆见了一面,她指着展板说,你该上去拍张照的,我说我没想好要填什么字。片中的几位人物,大概都有一个关键词可以填进去吧,有人闹够了,有人爱够了,有人疯够了
“我谢谢你陪我一起经历的时光,虽然青春留给我们一些永远都抹不去的伤,但是,如果有机会,我还是愿意变成那个曾经的少年,远方的你应该也是一样的吧” 。最后的这几句话说透了多少八零后的心声,对于刚刚告别青春不久的八零后们,可能或多或少对自己逝去的青春留有一些遗憾,至今挥之不去。有时真的好想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是曾经的那个少年,陪着她,她望着我,珍惜爱情、友情、师生情,悔恨当初的任性与放纵,
明天你是否会牵挂?昨天你打的群架。明天你是否还自夸,曾经是那片儿老大。
雅克.勒高夫这么定义“怀旧”:(它)是害怕失去记忆、害怕集体记忆缺失的一种拙劣的表现,且被记忆商贩无耻地加以利用,记忆变成消费社会的消费品之一,而且销售势头良好。
而这次在《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中,和青春一起打包出售的,除了青春、爱情、梦想、群架、车祸,还有隔靴搔痒有故作深沉之嫌的“东北黑道往事”。
以说,比起早一辈的“青春无悔”作家的坎坷青春,“80后”作家的生活起码在表面上与“残酷”无关
《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最坑的剧情片 一部值得一看的青春片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33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