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森的历史观,诸葛亮的博弈论,曹阿瞒的经济学
by 【读品】李华芳
1吴宇森:不爱江山爱美人?
在吴宇森的《赤壁》中,赤壁之战的理由被归结到了小乔。说曹操因为小乔而发动了赤壁之战,这种历史观点的解释力如何呢?
要说推陈出新,那么就需要看看原来的解释中,曹孟德为什么要打这一仗。通常的解释是帝国的雄心或者说野心。当一个国家经济强盛到一定程度,军事上又非常强大,那么其称霸就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称霸能带来的收益将远远超过维持现有格局的收益,尽管其成本也非常大。但预期收益的诱惑实在太大了,使人倾向于低估当前的风险和要付出的成本。这种称霸和吞并在公司理论中也可以找到相关的印证。而在历史上更是屡见不鲜,秦始皇统一六国是一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是一例;曹操?在惯常的解释中,也是一例。更多内容,我们可以从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讲稿中找到。
而吴宇森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曹孟德并不是因为称霸的预期收益,而是为了小乔。也就是说获得小乔的收益更大。我们也听过许多类似的解释
一部《赤壁》,只看了上,就已经可以判给吴宇森一个华语电影史上雷片之王的帽子。雷的程度已然不是什么五颜六色外焦里嫩风中凌乱死去活来之类的词可以形容了,思索了半天,并且冷静了一下,找了一个词叫做雷得皮开肉绽。先前以为《夜宴》已经到顶,结果发现经过好莱坞的训练果然不同,拍雷片的技术已然让国内导演们望尘莫及了。
当然我们在看片之前都有几个预设,其一,三国的故事都是耳熟能详,因此故事不存在任何悬念——马伯庸大神已经论证过三国演义也是可以剧透的,因此当剧透不存在的时候,大约乐趣也只剩下了此前中国式大片的传统欣赏套路,媒体先捧,观众开骂,然后有胡戈一门出来恶搞,进而堕入全民口水的汪洋大海并永世不得超生,当然,票房一定是非常可观的。其二则是,有央视的珠玉在前,任何翻拍都要超越一个在观众想象中被无限放大的高峰。倘若央视三国再晚拍几年,相信风评不会比水浒高多少。那么似乎又回到一个很套路的表达,当观众们的信息量几乎和导演对等的时候,那些“未曾说出已然说出”的东西
赤壁是一部场面恢弘,笑点众多的片子,非常适合进戏院里看。
然后我要剧透了,不想看的人请迅速用手指戳自己的眼睛。
------------剧透的分割线-------------
基本上虽然我在戏院里几次笑到抽,但是散场后回到小黑屋,摇起扇子冷静一下之后,我认为,结合电影中所设定的人物性格来看,这戏里的大部分笑点都是可以得到解释的。第一次笑场是由刘豫州同学贡献的,那么可以从他说起。
“多吃点,去东吴的路途很远”——笑场。
这分明就是一个老实到傻又不善表达的人说出的话啊。刘备在这之前是满口百姓汉室的,我还当是演义里的那个腹黑备,没想到丫在里面的人物设定是弱气单纯男啊,他说为国为民,就真的是为国为民啊。片子里的刘备,虽然身材魁梧,但是不能打(后面被弓腰姬点穴直接秒倒);虽然知道要用自己的专长来震慑手下的治军道理,但是丫的专长是编草鞋啊混蛋(他还真的就编草鞋去了!);然后还一点领导口才都没有,后面周郎能用他编的草鞋即兴演讲了一段“I have a dream”,他却只会说“多吃点”。就只是善良和傻瓜而已
赤壁(上):黑暗中前行的内地电影工业 ——我对<赤壁>的一点分析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27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