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夏天,郑鲁成作品的一场音乐会将人们的注意力从音乐会现场带到了19世纪20年代的朝鲜半岛。在朝鲜半岛南部光州市被日本占领期间,郑律成从小就特别敏感和喜欢音乐,受到了家乡小提琴家安博士的器重。由于郑律成的哥哥和姐姐在中国黄埔军事学院学习,日本人俘虏了郑律成父亲,枪杀了郑鲁成的二哥,并摧毁了郑鲁城的家。我母亲派郑鲁成去中国寻找他的兄弟姐妹。郑律成是带着安博士送来的小提琴来到中国的。1937年,在上海,年富力强的郑律成参加了中国青年的爱国抗日活动,受到汉奸的威胁和迫害。在关键时刻,金主的好朋友木兰救了郑鲁成,并带领渴望复仇的郑鲁成走上了复仇的革命道路。郑鲁成陪同木兰来到了人们期待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却意外地在延安与恩师安博士团聚。不久后,该组织安排郑鲁成接替安博士的工作,并在中国(延安)女子大学担任音乐总监。在延安,郑鲁成不仅见证了延安军民紧张的劳动、学习和工作场景,还创作了《抗日大学校歌》。他很幸运地遇到了作曲家咸星海和作词人贡木。在延安,郑鲁成的音乐天赋和才华找到了爆发的出口。他创作的《盐水谣》和《延安颂》唱响了整个延安,传遍了中国,激励了无数爱国抗日青年来到延安,奔赴前线。木兰受伤从前线返回延安后不久,她的爱人在前线牺牲了她的荣誉。贡木老师从前线带回的一首沾有前线战士鲜血的歌曲的歌词,引发了郑鲁成创作《八路军进行曲》的灵感。郑鲁成带着新创建的“八路军进行曲”,听取了女子大学宣传队队长丁雪松的意见。丁雪松精通音乐,但能听懂郑鲁成内心的声音。丁雪松觉得,“八路军进军”似乎缺乏势不可挡的气势。郑鲁成和新婚妻子丁雪松来到前线,亲身体验了抗日军民无畏牺牲、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重新创造了波澜壮阔的“八路军进军”。新创作的《八路军进行曲》雄伟壮观,气势恢宏,歌颂和塑造了八路军充满生机和勇气的革命精神和英雄形象,激励着八路军和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抗日战争胜利后,“八路军进行曲”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解放军战士高唱,解放全中国。1976年12月7日,郑鲁成在北京逝世。1988年,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作为军歌,雄伟壮观的军歌响彻中华大地,激励着千百万军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