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OLD
Harold还是个孩子,比他的灵车还要年轻.瘦削的身材,一米九的个子,活像根竹竿,走在风中裤管子像空无一物地抖动.他的肤色苍白得就像是浴室瓷砖,冰冷而刺眼.灰蓝色的双眸时常盯着某处失神.当它们对上你的眼,你将猛然间有种窒息感,仿佛有种力量把你吸入他瞳孔无底的深渊.黑色双排扣西装是他永远的装束.他忙碌地赴一场场葬礼.他总让人想到死亡.
MAUDE
Maude早已是个老太太,比她的花瓶还要年迈.轻快的步伐,美妙的歌喉,宛若舞女.走在风中灰白的长发潇洒地飘扬.她的皱纹就像老木门上隽永的缝,蜿蜒而深刻.布满褶皱的嘴唇不时念叨自己写的诗.当你遇见她,你将无端感到震惊与欣喜,仿佛她微笑的眼睛能安抚你内心惶恐与忧伤的交织.碎花外套是她永远的装束.她忙碌地赴一场场葬礼.她总让人想起重生.
HAROLD
正是看了安妮宝贝写的关于哈罗德与莫德,才去看这部电影.
文/安妮宝贝
坐在客厅的草垫子上,对着午后阳光,把朋友送的一张碟播放了一遍。一部七十年代属于cult(信仰,祭仪)范围的电影。他把这张碟在一个软件硬套壳里递过来的时候,说,这是关于一个有自杀癖的少年与一个80岁老妪恋爱的故事。一对年龄悬殊的男女在葬礼上认识。他认为是一个很好的电影,经常看到就买几张送人。
有年轻情侣在路边搭车的镜头,一闪而过。能很明显看到他们的嬉皮士装束,女孩子穿着长长的拖地布裙,戴者大帽子,装束怪异。不时播出大段插曲,感觉乡土,歌词呈现凯鲁亚克式。一种简单卤莽的激情:你想变得高尚,就可以高尚,你想变得低俗,就可以低俗……一种朝气蓬勃的七十年代的自由精神。我对那个年代一点记忆都没有,只看到自己在碟片播完之后,又再次按了播放键。李沧东的《薄荷糖》曾经让我这么做过。当你被一种力量制服的时候,是会有诧异感的。必须获得再一次印证。
这种力量呈现在八十岁的莫德身上。年老的女人有一颗赤子般的心。无政府主义者
很有意思的一部电影,虽然看的是无字幕版,但是剧情非常有趣,忘年恋也基本上是电影剧情很少触及的一个类型,况且是少男老女的题材,不过本片有两点非常讨巧,一是男主人公的各种恶作剧,其次就是女主的阳光和乐观的人生感悟。
作为那反抗年代的一个表征,如果仅仅把此片看作一部奇异的爱情故事那就太浪费了,去年还看过一部Vanishing Point也是类似的作品。甚至在今天看来都异常激烈以致无法理解的外衣包裹下,这些创作由内而外地彻底颠覆了所谓正统,成为1968年后这个现代世界的一个注脚。
第一次看着这中规中矩的封面实在是与Cult联系不起来,因为在这里面,老Maude是镇镇定定正正常常的严肃老妇,小Harold是标标准准迷迷瞪瞪的惘然少年,这样的组合能产生什么CULT的效应呢?除了那句非常没劲的“涉及小男孩与80岁老妇的情欲”。
看到三分之一就明白了,其实只是部暖暖的如向日葵般的关于live电影。
一切的惊世骇俗都只是个象征,一个巧合罢了,最后的一切都化成了那句“Give me an'l',Give me an'i',Give me a'v',Give me an'e','L-I-V-E,live!"
我喜欢看Harold自杀装死,喜欢看他们俩无所事事,喜欢被人告知“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make an ass of themselves",谁能拒绝与一朵向日葵相爱呢?You can't let the world judge you too much!
PS.看的过程中我一直都觉得演Harold的Bud Cort与铁皮鼓里的那个让人无比担心他日后心理健康的小男孩David Bennent要命的相像,大得几乎成正圆形的眼珠和又呆气又邪气的永远像惊讶的表情,更绝的是两人角色的相似,导演们有“幼稚男孩反差诱惑”的嫌疑
今晚参加了STL Golden Anniversaries电影《Harold & Maude》(Ashby, 1971)的讨论会!(图1)我记得我是上上周五和朋友看的这部电影。通过今晚的讨论,我稍微修改了当时的感想,***有剧透***,如下——
Harold and Maude (Higgins, 1971) 是一部奇怪又前卫的电影,我看完之后觉得,如果这部电影近期上映,在评论区里肯定会有人十分讨厌或者有人非常喜欢这部电影。
简而言之,这部电影是关于两个奇葩的浪漫故事——19岁男孩Harold脸色苍白,痴迷于死亡,热爱深色的一幅参加葬礼。有一天
哈洛与慕德:查尔斯·泰纳领演,这才是爱情,这才是生活。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59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