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着越战外衣,内核是一部关于幸存者以及幸存者负疚感的心理学电影。要么获得一切,要么一无所有的极端态度去直面死亡,经历俄罗斯轮盘的尼克,彻底摆脱直面死亡的焦虑,把复杂的感情直接转化成一种坚定,并融入现实的斗争和行动中,从而超越负疚情感的阴影,越是无限痛苦,越是显示出死中再生的赌性,和义无反顾的执着,甚至是追求。最后一幕,生活平静的人无知的唱着国歌,那是战争与和平之间的天然隔阂,只有经历过,才知道战争到底意味着什么。
《猎鹿人》电影表达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比如心理创伤,重返家园时已物是人非等等。一词概之:反战。影片一开始,用了很长一段篇幅去表现参战前快乐的小镇生活。体现战争残酷的中间部分并未采用常见的激烈战斗,而是用杀人赌钱表现残酷和扭曲。后面是战争结束后的悲伤氛围。回到曾经快乐相聚的酒馆里,这段让人感伤,有泪点。编剧的叙事脉络很简洁,不过让人猜到结果算是犯了电影的大忌。音乐、演员表演、摄像和整体节奏感都很不错。
电影分为三部分:三位好友去越南前,共68分钟,在一首不协调的钢琴曲后进入了第二部分越南,约42分钟,紧接着就是三位好友在战争后,70分钟。虽然这是一部战争片,但战争的篇幅却最少,而且几乎没有战争场面的出现,这正应了这部电影所表达的——一场战争真的很短暂,局外人甚至体会不到战场的硝烟,但却要花更多的时间感受着战争对你的影响。
电影充满了对比,战争前后的对比,同时也是导演想表达的,战争究竟带来了什么。其中一组对比也许最能反映战争对普通人所造成的精神扭曲。战前,nick要求喝醉的michael无论如何要把自己带回家乡(这也就为结局设下了伏笔),而最后已经崩溃的nick向带他回家michael吐了口水。
另外电影还有两个隐喻,左轮手枪的轮盘赌是其中之一,它是战争对普通人带来的恐惧和摧残的微缩。可以看到michael和nick在战争后对这种枪指在人脑袋的反应,完全一致!因为这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是对经历过战争的人的侮辱,是对这些人在战争中所遭受的恐惧和所付出的一切进行的践踏!可惜的是,两人的轨迹却天壤地别。
话说,在教父2,弗莱多被他的教父弟弟下令处决,其实是假死,化身俄裔青年,和他的几个小伙伴成为猎鹿人,并投身越战。就是这一段故事。说笑了。
开头一段漫长的婚宴舞会,看似冗长,其实舞会有多无聊,战场就有多残酷,烘托。
一群俄裔青年,在美国大地,唱着喀秋莎,去参加越战,有点魔幻现实主义。
狂欢一宿,到高山猎鹿,更是隐喻即将的战场,只不过角色互换,成为别人的猎物。
参战前的一切,都透着茫然和恐惧,各种麻醉。
通篇很多俄罗斯和东正教元素,包括婚礼、俄舞、配乐。
镜头一转
前两天看了汤姆克鲁斯所谓主演的《狮入羊口》,突然想到了猎鹿人。时间过去这么久了,美国人或者说好莱坞从越战的反思到如今对阿富汗战争的雄心壮志,其实没什么大的区别。猎鹿人应该是一种谴责,战争没有善恶,战争对人性的毁灭是任何人间真情都不能所挽救的。可是《狮入羊口》就高调多了,还有什么爱国,什么兄弟,什么勇气,呵呵,美国的个人英雄主义而已,看后只觉得悲哀,其实这些不是不该提倡,可在战争的背景下就太可笑了。如同那个作呕的题目,狮入羊口,其实战争就是一个血腥的狮子,即使你有狮子的性格,也只能被吞噬。
猎鹿人早就看过,猎鹿的幸福生活让我羡慕,可是最后让那个我认为最没性格的活下来,是不是也反映了中庸的重要呢?
220320:猎鹿人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20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