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很精彩,很感人的剧情。笑中带泪,演员的演技很好,几个主要角色的个性很突出很有对比性。在音乐厅呼吁大家鼓掌的性感夫人,为友情放弃名声的钢琴家,努力为爱人实现梦想的绅士,用生命演唱的人。剧情里很多金句:要让自己承认这一点是很难的,到成人后,我就从野心中挣脱了出来,我开始生活。我们的世界不开心吗?我们没有享受到乐趣吗?
他们可以说我唱的不好,但是他们不能说我没有唱过(主角死在自己的梦想里,死在爱人的怀里)
Inspiration comes o’er/ When your music is heard
In fondest endeavour/ I sing like a bird.
—Florence Foster Jenkins
观影之前,短短数语的影片介绍其实已经完美概括了情节,然而影片简单故事下隐藏的戏剧张力、演员演技的出神入化和主题内核的丰富性让我始料未及。整部影片喜剧元素很多,梅姨每次的“忘情”演唱、大胆启用生活大爆炸里的Howard演年轻的钢琴家(影片最大亮点),还有所有奉承谄媚之人的“配合出演”与“视而不见”,都能引发现场一连串的笑声。
这种巨大的“荒谬”(absurd)与现实带来的反差,喜剧中的悲剧,是影片的迷人之处。梅姨从垃圾桶里翻出New York Post负面却最真实的评论时,多年的safety net突然破裂,天旋地转,背景是逐渐放大的纽约街头,她的身影越来越小,整个城市仿佛一个巨大的舞台,就像她在影片的结尾问Clair的那句“Were they all laughing at me?”
一、关于ambition与世俗成功
影片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段是Florence的老公Clair和年轻钢琴家Cosme的关于ambition的对话。这两个男人的经历其实有相似之处
算不上喜剧,都是带着悲情色彩的笑。片中两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主线,一个是弗洛伦斯对梦想的坚持,另一个是克莱尔对邦妮包容的爱。
影片中一些小人物的刻画使得影片更加丰富有张力。斯塔克夫人作为一个以轻浮,无礼形象出现的人物,在弗洛伦斯的首场演出中大笑不已,缺少教养,然而又是他在卡耐基音乐厅的大声训斥和鼓励使得弗洛伦斯的演出得以进行。这样前后的强烈反差使得这些小人物色彩鲜明,令人印象深刻。
影片中一些细节的刻画十分出彩,如克莱尔和弗洛伦斯在床上相拥而眠时,身在被子外面,还有钢琴家的一些刻画,给电影增分不少。
自始至终弗洛伦斯都被蒙在鼓里,对自己的歌唱表现一无所知,然而在他登上自己的演出巅峰时,也同时跌回沉重的现实。“人们可能说我不会唱歌,但没人能说我没唱过”纵然流言蜚语强大,然而我却无悔此行。大概这是整个影片最后揭示给我们的道理。
有深爱她的人,有她深爱的人,有朋友,有梦想,虽然最后结局不甚欢喜,但是弗洛伦斯大概也无悔此生了。
这是一条极具绅士风度的底线,没了这条底线的话,演出就砸了、观众就乱了、丈夫就跑了、遗产就被骗走了……
那么,这条底线现实吗?我不知道。在那个年代、那个社会阶层之上,在一定量的情怀保护之下,或许可以有。
然而,这条底线虚伪吗?正如我们从小被教育的皇帝新装的故事一样,必定会有一个小孩跳出来揭穿,但揭穿之后呢?你怎么知道那帮人在小孩发言之后就都恍然大悟而不是对着小孩皱眉头“嘘…嘘…”然后继续鼓掌呢?当然,那帮人没有继续鼓掌,是因为故事一开始就交代了那是一个穷尽奢华的败家皇帝
《跑调天后》不要把梦想全部寄托于你的努力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8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