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影评)
巾城/文
很让我惊喜的一部电影。并不复杂的故事情节,但柯西胥近乎偏执地对着人拍特写,最终把一个特定群体(法籍阿拉伯裔移民——导演自己即是二代摩洛哥裔阿拉伯人)拍得入木三分。而影片最终展现的不仅仅是这些。通过不同人物不同的个性和他们的所作所为,片子超越了种族描绘,上升到对普世之平凡家庭和友邻的影像写真。片子里出现的有私生活问题、婚姻问题、婆媳问题,家里人之间的龃龉、包庇、矛盾,友邻间的闲言碎语;也有同心协力的付出,家庭成员与邻里间无偿的帮助与依靠。但“平凡人”却并没有赢得生活、掌握自己命运的绝对把握;在与更大的力量的抗衡中,他们也要共同经历不可避免的情绪苦困和生活磨难。
影片最后的平行蒙太奇尤其精彩。它通过颇为简单的情绪与情节对立产生了巨大的戏剧力量。欢快的肚皮舞因时间一步步地拖延而愈发令人绝望(与愈加激烈的舞蹈内容相辅相成);男主在街上无望地追逐被偷走的摩托车,他通片下来的倔强与坚持终要无所依靠地倒在街上;他的情人却在女儿跳舞拖延时间的当口悄悄离开房间
首先谈谈后期的女儿,人长得非常漂亮,但是身材不容恭维,不符合现代东方的审美观,那肚子与其说丰满,不如说是疑似怀孕,但最后的肚皮舞却体现了导演为什么要选她演这个角色,不是因为漂亮,而使因为肚子有肉……
记得十多年前看新闻采访一个中国的肚皮舞教练,她说了,瘦了不行,跳肚皮舞,必须肚子有肉,要抖得起来。果不其然。
所以我对继女的疑问只剩下了一点,为啥胸部以下胖成那样,脸蛋却还是瘦瘦的瓜子脸?
电影后期一直很压抑,虽然不愿意,但电影还是顺应着各种巧合一路滑向悲剧,我觉得最难受的是媳妇发飙的那段,镜头直直的对着泪涕横流的女人,高分贝的噪音中,我似乎可以感到她的吐沫穿过屏幕溅到我脸上,虽然听不懂她的话,但是越来越难受,最终我不得不把音量调至静音,以避免心理崩溃,这一段其实是非常好的,女人憋闷到极致大发雷霆,密友在一旁添油加醋,老人心里有自己着急的事但却不得不听着媳妇发牢骚,而在某个地方,一切罪魁祸首的大儿子在和情妇逍遥着,根本不知道开车自己带走了老人为儿女着想的未来。
很典型的法国片,平淡不加修饰的表象包容了远比看起来多的东西。让我想起另一部我也很喜欢的法国片,两天三夜,但是这一部结构更复杂也更显示出导演的功力。
片子里出场人物多,观众就在理清人物关系,了解人物性格的过程中得到了趣味。
每个人都很有嚼头,可爱又可恨。
男主隐忍善良勤劳,却性格内向,不擅于调解和解决问题。两个前妻的儿子说他情人的坏话 并在情人的女儿面前不知收敛,他也不懂制止把控。在申请贷款办理证件过程中,他一直唯唯诺诺,需要情妇的女儿去向工作人员阐述说明。
前妻照顾一大家子很辛苦,做了couscous还想着分给流浪汉。却对前夫不留情面的批评,嫌弃他拿来的鱼,指责他之前忘记给生活费。
《谷子和鲫鱼》,法国导演阿布戴·柯西胥于2007年执导的一部长片(片长150分钟),这与他2013年在戛纳获得“金棕榈”大奖的《阿黛尔的生活》有着根本的不同(时长更达三小时)。
《谷子和鲫鱼》,看似零乱、杂碎和平庸,其实蕴含着不凡和清晰的洞见。人人都需要从混沌中理清现实的乱麻。人人也都需要澄清被现实污染过久的内心。如同美味刺激味蕾,而拷问世间的唯有人心。这正是此片带给我们的微风、清水和葱绿。
居住在赛特港的61岁老头赛门,老实巴交,沉静少言,如同他四平八稳地开着电单车。这一天
电影,要讲一个好故事。
《谷子和鲻鱼》是一个好故事。在码头辛苦操劳大半生的工人赛门被解雇了,他的家庭生活也不太顺利,前妻、前妻的女儿和现在的妻子儿女之间总有些些芥蒂。赛门为了生活,打算买下一艘已经报废的游轮,在游轮上开一家餐馆。他东奔西跑地申请贷款,一番波折后筹齐了钱,和儿子一起把邮轮内部装修一新,准备开业。饭店的服务人员全部都是自己的家人,特色菜就是用妻子的拿手好菜:谷子蒸鲻鱼。开业当天,一切都已准备就绪,第一批客人登上游轮,接待工作也井井有条,当前菜上毕,准备上主食的时候,厨房里却找不到放谷子的大缸了。原来,负责运送食材的儿子粗心大意,忘记把谷子缸拿出来,而此刻,儿子正开着那辆车出去私会,手机关机,联系不上,只知道是往大桥方向离开了。因为再从头置办的时间很长,赛门决定骑助动车追赶儿子。赛门先来到了儿子的家中,不了遇到媳妇和孙子在家,媳妇抱怨儿子不负责任,只知道外出贪玩。赛门离开儿子的家,到楼下才发现自己的助动车不见了,他看见有3个少年骑在自己的助动车上,助动车停在了对面的大桥上
【谷子和鲻鱼】C'est la vie.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1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