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和2月9日,相隔21年的两个于意大利人意义非凡的日子,均被著名导演马可·贝罗奇奥以精彩的电影故事予以记忆。前者是1978年5月9日,曾先后5次出任意大利总理的天主教民主党领袖阿尔多.莫罗,在遭到绑架55天后,被红色旅“人民法庭”处死后者是2009年2月9日,发酵多年并引发意大利宪政危机的“埃鲁娜安乐死事件”,最终以这个沉睡了17年的姑娘被拔掉进食管真实死亡而告终。前者,在2003年被拍成电影《再见,长夜》;后者,是新鲜出炉并在本届威尼斯电影节首映式上迎来一片喝彩的《沉睡的美人》。
去年刚在威尼斯电影节加冕“终身成就奖”的大导演马可·贝罗奇奥,善于调度的何止是电影场景和演员表演,深谙意大利国民心理的他,总能以倒计时式的大事件回眸,让曾深度参与事件的本国人以及可能对事件陌生的外国观众一道,在2小时的电影时空中重游历史,并再一次为这些充满矛盾挣扎的道德困境之事揪心不已。
他从不吝啬使用事件当时的声音、影像的新闻文献,以增强观影的在场感。同时却从不把自己陷入追访式的历史纪录片制作体系中
关于是否允许安乐死,是否允许自杀,群体与个体,宗教与死亡的话题。果然是法国人,最优解还是爱。背景,是围绕一位沉睡了十七年的少女是否应该被安乐死展开的。不过真的只是背景,在每个故事的电视机上,人们的赌博调侃中露一下脸而已。
开头二十分钟可能会感到十分无趣,因为是四个故事穿插叙述,在线索没有展开之前,会不知所云。
第一个故事,参议员——一个关掉床榻妻子呼吸机的丈夫。这也因此影响了他的政治主张。之后,在全民呼吁安乐死的罪孽性时,他反对多数人的观点,并且因此决定辞职
影片中参议院为了结束妻子的痛苦拔掉了妻子的氧气管,这是他对于生命的尊重方式,就像《百万美元宝贝》的结局一样。而他对于举国上下人尽皆知的关于沉睡了17年的植物人女孩是否应该安乐死同样保持着与他的行为一致的立场,这让他与反对安乐死的女儿陷入矛盾之中,也让他与所处政党的立场相左,最后选择了辞职。参议院女儿在餐厅里被泼脸而结识的男友却有着一个情绪不稳的弟弟,弟弟的脾气与性格让温文尔雅的哥哥濒临崩溃
本片属于多段落多线索的故事,故事背景以意大利人人皆知的植物人去留问题为背景,讲了包括植物人家长在内的四组不同信仰、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对于是否执行安乐死问题的观点和态度。
背景故事:艾伦那是个植物人大美女,妈妈是个著名演员,爸爸和哥哥是三流小演员。艾伦那沉睡17年,母亲放弃事业,忽略丈夫和儿子,全身心扑在艾伦那身上。多年过去,父亲搞外遇,父母的夫妻关系名存实亡,哥哥看不下去,打算偷偷给艾伦那“拔管子”,认为是她破坏了家庭的和谐。此事被爸爸撞见,爸爸虽然保密,但细心的妈妈还是发现了。妈妈最终受在艾伦那床前,用自己的行为表示态度,那就是她不放弃女儿的生命,反对安乐死。
第二个故事:玛利亚是参议员的女儿,是个生命主义者,她不赞成安乐死,认为那是一种谋杀。因为多年前,玛利亚的妈妈身患绝症卧床不起,妈妈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认为死亡是荣归天家,她不畏惧死亡,因为有坚定的信仰做支撑。出于对妈妈信仰的尊重,父亲放弃了治疗,拔掉了管子,这一幕被玛利亚看到,玛利亚认为父亲放弃治疗等于谋杀
主题是讨论家属和社会是否有自由结束植物人的生命。发生在植物人(她成为植物人已十七年)Eluana生命的最后六天。是否应该结束植物人的生命,社会上一直有两种声音。电影有四条线:一是Maria一家:Maria的父亲是议员,母亲不幸得了重病,痛苦中请求丈夫结束自己的生命,议员先生同意了,父女因此产生了矛盾。议员因反对贝卢斯科尼政府的一项法令,深陷危机Maria信仰天主教,还加入了“生命运动”。第二条线是Roberto和他的弟弟:Roberto的弟弟有躁郁症,还参加了支持断掉Eluana营养供给的游行。Roberto照顾暴躁的弟弟多年,不仅白天跟着他,晚上还得陪他睡觉,几乎失去了自由。Roberto和Maria相识于游行中,并相爱。第三条线是演员世家的故事:女儿成为了植物人,母亲为了照顾她,放弃了自己的演艺生涯,儿子为此愤愤不平,认为母亲在浪费自己的时间和才华,激动中拔去了妹妹的呼吸管……第四条线是瘾君子Rossa:她戒毒二十多次都不成功,认为自己已无药可救,一心想着自杀,医院领导认为让这种人多活十年也没用,要求尽快赶她出院
《沉睡的美人》全程高能的剧情片 遭致抗议的影像报告文学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10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