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感觉,与其说是剧情片,不如说是范冰冰日记、范冰冰随想录、范冰冰感悟录。电影像是散文,随着导演手里看不见的笔任意挥洒,算是很漂亮。
我是很不喜欢范冰冰的观众,因为她之前的演技都太烂了,烂的掉渣,而且在众多女星之中,她和高圆圆一样,虽然有很好看的脸庞,但是气质却始终跟不上。她和高圆圆又有不一样的地方,在于面向。根本不用范冰冰说,就可以看出来她是那种特别有野心,会手段,对欲望很强烈的女人,这样的女人会让人有躲在门口面拿着刀,张着血口的狼的感觉。所以,从一开始,我就带有偏见的眼光看待本片,只是因为范冰冰一个人就直接否定了本片。还有人根说我,范冰冰因为本片拿了影后,我听完立刻嗤之以鼻。
从最近半年来的内陆电影里,范冰冰凭借此片拿影后那是当之无愧的,因为和其他内陆电影相比,那些女主角感觉确实都只是跑龙套的。这部电影也似乎是为范冰冰量身定做,不知道从小到大的范冰冰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本色演出,反正这部电影里有一些东西让我有点感动了,从此在电影这一块,我会重新看待范冰冰。
这是我在PT上下的第一部电影,估计是在去年的四月,因为看完的感觉是漫到膝盖的恐惧。当时觉得张艾嘉在破车里哭泣那种心情太歇斯底里,但已经隐约意识到自己早晚也有这样一天。那时候刚刚接到家里的电话,虽然抱着一丝期待,但苦情电影里的情节已经极大可能即将上演在我的生命里,所以看到《观音山》,仿佛看到一张刚刚印好的节目单。
过了接近一年,我能想起来的第一个就是张艾嘉。我承认有心理投射在里面,因为她失去了儿子,我失去了母亲。但她演戏确实接地气,一紧一放,狠狠地抓住了这个角色。白天是一个神经质、焦躁、充满戾气的妇女,漆黑的车里仿佛听到了那种巨大的悲痛在哭声中喷出来,震荡四壁,又重重弹回、击中她的头、她的脸、她的心脏那种声音。
戏演到最后她的戾气慢慢散掉了,整个人气场和了许多,与年轻人一起说笑了,动手在山上修庙宇了,以为她被主旋律同化了,精神找到新的寄托了,人生就要改弦更张了,没想到,最后一幕是范冰冰的背影,用目光寻找满山碧翠中的她。她想通了,一家人就是要在一起。
当时看到她对着儿子的女友的咆哮
刚才看了《观音山》,前半部分是青春残酷物语,极有质感,后半段渐渐落实到一个丧子的中年女人身上,整个调子从激扬到凄凉,凄凉中有温暖。我比较希望一直延续暴烈青春那条线,顶到最后。范冰冰用啤酒瓶爆头,血吻一个女生的场面实在太给力,场内有人低呼:“范爷威武!”
看《观音山》,火车在山洞之间穿梭,从过度的黑暗到过度的曝光,犹如阴阳两界。满山的水气,山岚飘移。山上有一座地震毁掉的观音庙,萍水相逢却犹如血亲的人们,重新兴建那座小庙,其实也是重建内心的情感和秩序,了结前缘。张艾嘉搂住范冰冰,犹如母女一般入眠,在那个瞬间,不知为何,我泪流满面。
《观音山》张艾嘉演得真好。在成都市井中,范冰冰像一个外来者,陈柏霖像一个外来者,张艾嘉混同众生,就安住在那里,波澜不惊。她给了这部电影人世的底子。范冰冰是底色上的繁花,她是那层厚重的底色。两个女人的命运最终叠加在一起,互为表里。
整部影片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轨道列车,就像寓意着一去不回头的青春。
一开始三个身世颠沛流离的年轻人在一起,闯入了失魂了的中年妇女世界当中,慢慢打开她的心扉,点亮她的生活,虽然只是一抹微光,后来经不起现实的残忍,熄灭了。
父亲酗酒,母亲纵容,在打骂声中成长的童年,在南风身上烙下不羁的个性,让她可以得知肥皂受欺负后,拿出气吞二虎的气势做出令所有人大跌眼镜的事儿,让她遭遇到丁波爱情背叛后,拿出倔强绝不流泪的脾气,却到后来,心平如止水原谅他。或许青春的感情就是这样,没有真正的对错,爱若是动了真格,就没那么容易说分手。
母亲的离世给丁波很大影响。他手不离烟,易冲动,动不动就打人,情商低智商没多少,缺点一堆优点很少。唯一的拿的出的优点是重感情。可能是在青春中性与爱的迷糊才会出现对南风的背叛,但这些也丝毫不影响对南风的爱,当南风遇上麻烦时,为了那2万块四处奔波,甚至冒险为南风去偷钱也义不容辞。后来经过努力慢慢一点一点三人一起还了,属于话不多的傻子。
胖子肥皂是最乐观
视听享受的爱情片 《观音山》:“我”在哪里?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9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