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建国大业》以来,教育电影学会了新路子:动用明星提高可视性。平心而论,《第一书记》里的明星都算得上实力派,难得把这么不好处理的角色拿捏还算得当,算是给电影添彩不少,也让被按到电影院座位的这两个小时过得不过于难受。
说题内话。有人把这部剧这样归纳:一个官路前途不顺但有一定能力的小官员下基层实干,以求突破的过程。确实如此。从沈浩去小岗的背景看,他在省财政厅不尽得志,下基层是有一定“图谋”的:借助小岗村的名声,在下面做一番事业——这是前半句,后话则是选择另外一条晋升道路,为自己铺就光明的前途。这样说似乎有点小人之心,但以片中的表现来看,沈浩做得确实够好,值得赢取这样的晋升机会。让好官提升是应该的,这也没什么需要避讳的。正如他在片中道出的:他是在小岗做了多年之后,与那里的人民群众有感情的——言外之意,到这里时,肯定是没有这份情谊的。而且,即便有了感情,他在留任一届之后,也已决定回到财政厅,此时可以看到,那份感情也拦不住他对官路仕途的追逐了。
从沈浩家人角度看,我觉得沈浩真是不值得赞许
昨天学校组织观看这部电影,跟很多人一样,我第一感觉是抵触,心想着又是一部政治教育片了,本不打算看的,最终还是脑子一热就去了。
去了之后才发现真的很值得一看,随身带的纸巾也不够用,旁边的室友泪点比我更低。
影片放到最后,更让我意外的是,礼堂里响起了掌声,大家都在为这个第一书记鼓掌。。。
回来之后,看了这部影片的评价,让我愤愤不平的是,很多觉得这是一部烂片,河蟹的烂片,我真的很想问一下那些人是否用心观看,用心体会了呢?这个浮躁的世界,大家静下心来看电影的心情都没了?
诚然,这部影片很有政治色彩,大部分观众都是被组织观看的,可是扪心自问,如果不是这样,又有多少人会花钱去电影院看这样一部电影呢?
抛开这些吧,单论这部影片,朴实无华,感动点也很多
大家一起按红手印留下这位无私奉献的书记
凤阳县最后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每个人抓着沈书记的电话,跟他老婆拜年。。。。。。
看完这影片就想到了老师的一句话,如今批判成风,大家也都没有心思去发掘闪光点了。
其实批判之前,是不是要用心观看才有发言权呢?
有人说,主旋律片好像必须让主人公,忠孝不能两全,必须要让结尾悲惨一点,从这个角度来说《县委大院》确实进步多了,结尾让胡歌、艾县长都有了晋升,也有了幸福的宝宝。
基层书记做的就是把最高的精神、最好的经验、最直接的资源带给基层,难点是会打破基层本身的人际关系平衡,让一些人得一些人舍,就会有阻力,还需要解放基层人民的思想,思想工作也很耗心神,另一方面还需要从外面争取资源,融资融人才融机会。真的是要做的事非常多了,看着就疲惫,最后心脏病发作,跟长期疲累关系太大了。
课堂作业。
《第一书记》的故事原型是家喻户晓的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第一书记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沈浩同志为小岗村付出了6年心血,最终贡献出自己的生命。在这样一部歌功颂德的献礼影片里,我们却看到了贯穿整部影片的浪漫主义情怀。这份难得的情怀,让这部原本“正襟危坐”的主旋律影片变得情真意切,更易在感性方面引起观众的共鸣。
一.在工作安排上浪漫情怀促成影片高潮
在一开始沈浩赴小岗村任职的情节处理上,电影便从细节上刻画了一个平实却又充满情怀的主人公形象。在影片里,沈浩在走进领导办公室报名的时候推门而入。领导笑称:你下回进门能不能先敲门啊。从该细节上可以看出沈浩的一腔热血。被问及为何报名选派农村时,沈浩的回答更让观众忍俊不禁:就冲小岗这两个字。当领导提醒他时间是三年时,沈浩回答:一年我还不去呢。自此,一个可爱又可敬的“第一书记”的形象便建立起来。
沈浩在任职书记期间的种种事迹,使其个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得到充分展现。这些情节的重叠渲染,让这样一个40多岁的书记形象变得更加丰满
【第一书记】全程炸裂!不说不行,说多不行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9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