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1:C][/img]
文章这演技是真滴垃圾,完全看不到人物丰满的细节,背后的隐忍和苦衷,只是一个劲让大家看到他演绎的张学良的吊样子,为了吊儿郎当而吊儿郎当,相当之生硬单调!看过几眼他的电视剧,感觉无论民国现代,演的人物都是一个性格呢,除了会瞪个眼睛,大声喊叫,一副吊样儿,还有别的样子么?
张学良再怎么纨绔子弟也是掌管全东北的帅府出来的,也该有点子沉稳大气吧,在这部剧里怎么就看不到?
其实李雪健演的张作霖也不太符合我的印象,张作霖是农民和土匪出身,多少应该有点霸道和粗鲁,这李老师演的倒像个大学教授了。
我个人觉得李幼斌或者胡军或者陈建斌演张作霖,朱亚文或者刘烨或者吴彦祖,哪怕佟大为都比这个文章演要好!
我虽没太细研究过这父子俩,但毕竟也是个沈阳人,平时常耳闻,大致了解过,也去大帅府参观过。也看过张学良老年时接收采访的片子。
那些没认真看过张家父子历史的就别乱喷了。
作者:刘炎迅
本文已经在我的个人微信公号《有个故事》发表,此为修改加强版,转载请联系。
[img=1:C][/img]
最近,有一搭没一搭的看着《少帅》。导演张黎的戏,很耐看,他是个细致的人,从服装道具,到镜头的调度,背景音乐的起伏,都十分老辣,叙事时,留白恰当,闲笔得体,一些看似不经意的镜头,都暗藏着一份别致和韵味。
此前,他的《走向共和》令人称道,也正是呈现了这样的别致和恰当,而我最喜欢的,其实还是他的上一部戏《大清盐商》,讲的是清朝时候,扬州地界的一群盐商的江湖,以及背后的家国春秋,该剧几乎可谓是镜头调度的教科书式作品,而服装道具呈现出来的真实感和细致程度,几乎是一种偏执主义的美学追求,比如盐商腰间和长辫子上的玉佩,或者洗脸用的一块麻布毛巾,都是真材实料,质感十足,用心良苦。
一个一个的偏执到尘埃的细节,让他导演的电视剧,形成了强烈的美学风格,辨识度极高,让人过目难忘。
这样的风格,在《少帅》中,也一以贯之的展示出来。我很少追剧,尤其是国产戏,我起初看《少帅》,只是一次偶然
一开始是被剧名吸引的,毕竟能称得上少帅的人物,就只有一个人---张学良。抛开剧中讲述的故事和真实的历史事件,只说演员的表现和自己心目中历史人物应有的表现。
大帅张作霖出身响马,经过多年经营,终成东北大王。老演员李雪健饰演的张作霖,我觉得只能80分,讲义气,讲分寸,有谋略,有担当,有气节,有父子情深,有虎毒不食子,但是缺少霸气,加上让人难以忍受的笑声和叹气声。不知道是不是导演故意设计还是因为演员本身年龄问题,如果说是导演本来的设计,那只能说我欣赏不了。
主人公少帅张学良是张家长子,与大帅有三十多年的年龄差距,从小就和大帅不对付,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能明白一些父辈的责任。进入讲武堂,师从郭松龄,在这里开始有了救国的想法,这也是后来能发动西安事变的思想来源。少帅在大帅的辛勤栽培(任人唯亲),慢慢在军中站稳脚跟,同时通过两次奉直大战,建立了威望。东北军上海武装调停,少帅抢尽了风头,遇上宋美龄的故事也是挺逗的。大帅被谋害死后,少帅秘密回到奉天,在老叔张作相的帮助下成为新一代东北王
我在北京给Ethan办理护照的几天里,在妈妈家晚上看《少帅》,只几个情景就让我看上了瘾,于是从头追到尾。可惜可惜,好看的只有前面那么一段,尤其是李雪健演的张作霖和周思羽扮演的小张学良同时亮相的那一段。李雪健版本的张作霖一张嘴一瞪眼都是一代枭雄的霸气与义气,既坏又善,既痞又豪,让人既恨又爱,唯一可叹的是,中国即使老戏骨都不能像好莱坞专业演员一样做到为角色做足功课的敬业,他的张大帅还是一口正宗的京腔,好像乱入了《大宅门》。小张学良除了满脸村红的灵气和淘气,还有那满嘴大渣子味儿的东北话,叫人直接入戏。文章的表现力大家都看在眼里了,说他永远在演自己并不为过,满口儿化音的普通话至少没能让人看到他改进表演的诚意。
张黎导演不知道是经费问题还是啥,整个电视剧明显的虎头蛇尾,固然政治因素导致很多事情不能说得那么清楚,可是这结尾也实在太草率了吧…… 同样的总结语二十分钟重复两次,我去!真的那么没的可说了吗?真实的历史和这部作品所表现的张学良有多么大的出入我觉得没必要非常计较
为汉卿洗白
[img=1:C][/img]
我本身是个不怎么爱追剧的人,但是偶然看到了一只预告片,便一下提起了兴趣,一路追剧至今。倒不是对文章、宋佳主演而非常好感,而是我对张学良少帅这个人非常感兴趣。
还在上高中的时候,我们从书本上可以知道的张学良的故事,也就三个,我还记得一道选择题,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国民革命军北伐形式上的胜利:A**** B**** C东北易帜 D**** ,这就是张学良在1928年,在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的情况下,通电全国,服从蒋委员长,遵从三民主义,把原本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了青天白日旗。当时我还是一个15,6岁的高中生,读到这个事件的时候,觉得张学良还算是一个能忍辱负重识大局的军阀。第二个就是1931年,日本在满蒙铁路挑起九一八事件,占领东三省,而张学良却率三十万奉军撤回关内,坚定不抵抗的政策。16岁的热血青年,就对这件事儿不能理解了,三十万奉军哪怕一战也能拖个一两年,也能制制小日本的嚣张气焰。第三个事件,也是一个为少帅洗白的事件
《少帅》——张黎的坚持与妥协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7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