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别离》观后:至少,他们还有信仰
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几亿票房投资,请了贝尔拿大顶来冲击奥斯卡,结果连个提名都没混上。而这份殊荣最终落在了《纳德和西敏:一次分离》的头上。如果不是因为这点,我想我不会有欣赏伊朗电影的欲望。
对于伊朗,我是陌生且毫无兴趣的,可能和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一样,知道这是一个喜欢宣扬搞铀浓缩的的国度,这是一个女人相亲都要带着面纱的国度,是一个富有石油却也一样贫富分化的国度,貌似教科书上还提到这是一个信仰伊斯兰教却被排除在伊斯兰世界之外的国度。唯一我还能多知道一点的,还有那个不让妇女进现场的奇葩足球制度吧。
然而这一部简单的电影,却让我又多了对这个国度的另一种感触:信仰至上。
《一次别离》取材平凡而常见。一个中产家庭雇佣保姆的劳资纠纷,掺杂了意外事故的责任谁与和夫妻子女的情感纠葛。多一点新奇的是当官司缠身的时候,《古兰经》与法律哪一个更标准,道德与金钱哪一个更重要,这种矛盾冲突是我从未在有限的电影观览经历中品位过的,然而
一、译名的“分离”
把英文片名"A Separation"直白地译成“一次别离”似乎是欠妥的,个人觉得译成“分离”或许更为贴切。一来,导演阿斯哈·法哈蒂在接受采访时也说,“Separation”涵盖了诸多的层面,如何去理解,这个问题需要留给观众自己。"A Separation of...."这个语法结构提供了一种开放性的解读方式,但中文名“一次别离”却隐约有种一锤定音的意味,弱化了电影本身的多重寓意。二来,看完整部电影,你会发觉所谓“别离”并没有太多向过去告别的意思,也并非是一个位于时间轴上的重要节点
对于陌生者来说,重要的不是它来自伊朗,它根植于穆斯林文化,或者它有柏林金熊这样的加冕,更不是它并不值得炫耀的200万美元小成本制作,虽然确实打败了上亿的谋导大制作。通篇下来没有多余的累述,除了电影结尾无任何配乐,但却真正观众仿佛置身于那场风暴中,太难得可贵。观众对自己内心强烈的拷问和激烈的思想冲撞,没有一个角色显得多余,每一个人的特质都被刻画得饱满,无论是家庭女教师还是出场寥寥数分钟的债主,即使是配角,也绝对不仅是很多电影中为了情节发展所必须的支持,它就是有一种浑然天成的魅力。
仿佛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这两种相互矛盾的感情,正是这部电影带给观众的感受,并且罕见的做到完美的协调和统一。对于观众来说其实有点稍显残酷,反正我在很多时候都很难将这样一部电影进行下去,因为每一分,每一秒你都在不停的问自己,谁才真正值得获取你的同情和支持,是虽然并不无辜但值得原谅的男主角,还是看似弱势但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观众她另有隐情的女主角,我看完整部电影,也没有给自己的一个肯定的答复
心疼男人就是倒霉的开始,生了孩子就是被绑架的开始。女主人和女佣的丈夫真是一个比一个牛逼,自己的女儿被欺负没事,自己靠欺负别人的女儿不就补回来了[doge]
女主人就是错在为女儿和丈夫着想太多,她有钱有颜有身材有工作能力,猪队友丈夫和白眼狼女儿给过机会他们不要还留着干嘛?真是心疼男人倒霉一生,生了孩子活该被绑架一生。
这两女人的丈夫是一个比一个猪队友,女主人日常要照顾男主人的老爸,而且她自己也有工作呦,为了女儿的未来想从重男轻女的国家移民走丈夫同意了又反悔
一次别离:大爱片中两个萝莉
转载请注明网址: //m.keyitservice.com/dy/id-3976.html